任憑風吹雨打,夫妻攜手同行。
顧廷燁和明蘭的愛情,從在播期間就甜暈了不少觀眾。
如今電視劇已經播完3年了,我仍然在不少博主的vlog裡看到過《知否》的影子。
如此恩愛的顧氏夫妻,當觀眾第一次看到他倆大吵一架,還因此分房之後,相信每個人都不免吃驚。
其實,他們的矛盾遠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第一次透露出兩人之間的矛盾,是在二人大婚不久,一天下起了瓢潑大雨。
明蘭帶著小桃站在廊下開玩笑。
一個說多虧你料事如神。一個說奴婢覺得大娘子說得很對。
一個說,你應該說大娘子教得好。一個說沒錯,都是大娘子教得好,大娘子料事如神。
逗哏表示很滿意,捧哏表示很愉快。
淋雨回來的經理人表示很憤怒,並且打斷了倆人的相聲。
面對難得鬧彆扭的侯爺,明蘭趕緊順毛摸。
一邊摸一邊疑惑,沒想到是雨具送錯了,得了,趕緊修正錯誤吧。
這一修正,算是摸老虎屁股上了。
要說顧廷燁也不是一個難伺候的主,他主要是有兩點不行。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無論明蘭怎麼哄,怎麼承諾下次下雨一定不讓他淋著,他都不高興。
明蘭沒轍了,顧廷燁只能一聲歎息:我再等等吧。
不只一個人看了很多遍,還在問我,明蘭此刻到底應該怎麼做。
那麼明蘭到底該如何接顧廷燁才好呢?
其實,這個事的關鍵,根本不在于下雨天怎麼接他。
顧廷燁氣鼓鼓地說:
「我在等你知道下雨天怎麼接你官人呢!」
也不過是賭氣說的話。
明蘭沒想到雨具,根本上不是行動問題,而是態度問題。
顧廷燁氣也不是氣淋雨,而是氣明蘭面對這件事的心態。
從一開始,明蘭就沒有把顧廷燁真正放進心裡過。
就從一開始的求婚來說,顧廷燁心心念念好多年。
從如何求娶,如何準備聘禮,如何打敗競爭對手。
是無數日日夜夜輾轉反側,悉心準備一分一毫安培排出來的。
甚至是說服討好未來岳丈一家的一番話,都要斟字酌句。
連長柏這個進士聽完這段話,都笑說:
「你這套話,想的這麼周全,不是一日之功吧。」
反觀明蘭呢,一開始,顧廷燁甚至不是她的第一選擇。
顧家是世家侯府,朝廷上炙手可熱的新貴重臣。
顧廷燁對于明蘭來說,是不差于齊國公府的高枝。
縱有幾次救命之恩,相識相知。
也僅僅立足于同命相憐的友情,從未想過與他喜結連理。
她之所以同意顧廷燁的求親,感動為主,皇帝賜婚為輔。
若不是顧廷燁搬出皇帝賜婚,在後面逼著。
顧廷燁滴水不漏地安排,只會把明蘭嚇跑。
若不是顧廷燁開誠佈公,把自己的真情告知。
只要明蘭一搖頭,祖母定會拼著得罪官家也替她拒了這門親事。
總的來說,最初明蘭面對顧廷燁,真誠有餘,愛情不足。
再說大婚這幾日。
婚前,顧廷燁可以說是把方方面面都給明蘭考慮到了。
包括成婚當日在娘家的排面,被添進明蘭嫁妝中的聘禮。
事無巨細到明蘭成婚當日,妝造需要的頭冠。
甚至考慮到明蘭來顧家後,蓉姐面對繼母的心情,會直接影響蓉姐對待明蘭的態度。
連蓉姐都提前替明蘭打點好。
就算如此事無巨細,成婚當日,顧廷燁還要認真叮囑明蘭:如果有哪裡不高興,一定要告訴我。
生怕明蘭心中憋悶。
年紀輕輕,剛成婚就成了人家的繼母。
無論從愛情,還是從自己親子,任何方面來看,都是一件讓人鬱悶的事。
而明蘭呢,別說鬱悶,連一點點不快都沒有,全然一副純講理的樣子。
但愛情中,是絕無道理可講的。
別說是一個小繼女,就連「前通房」紅綃逼到面前,要求入門做妾。
明蘭考慮的都是「合理性」和「安全性」,而不是私情。
難道天生就有不會吃醋的人嗎?
不知道天生有沒有,明蘭肯定是沒有。
等到生下團哥兒後,別說妾室通房。
鳳仙屋子燒沒了,顧廷燁去應付兩句,明蘭尚且有小情緒。
如今,顧廷燁明擺著說,我以前混跡勾欄瓦舍多年,熟悉胭脂水粉。
明蘭都能一笑置之。
此刻,不論是繼子還是妾室,明蘭不生氣的唯一原因。
就是她不在乎。
不論是你與別的女子的一對孩子,還是以前的放浪形骸。
因為不在乎,所以都可以一笑置之。
也因為不在乎,所以下雨時我記得給你送傘,卻不記得你騎馬上朝打不得傘。
不忘送傘是我這個身份的義務,惦記你是否路滑,知冷知熱是我對你的情分。
此時的明蘭面對顧廷燁。
不是一個女子面對自己心愛之人,而是一個員工面對自己的老闆。
明蘭馬球打得一流,難道不記得騎馬不好打傘嗎?
如果今日出門的是祖母,明蘭會送錯雨具嗎?
只怕連開玩笑的心都沒有,站在門口翹首以盼祖母回來的車駕。
再一步一步小心地扶祖母回房,生怕雨天路滑,轎夫車馬或是丫鬟不謹慎,讓祖母有所磕碰。
我把你放在心裡,所以我會一點一滴地設想你的處境,感同身受你的心情。
如果說祖母年紀大,身份也有所不同。
那再來看看在顧廷燁入獄後,開竅後的明蘭。
一向謹慎自持的她,在皇后宮中手段盡出。
最後豁出去撒潑,只為求見顧廷燁一面。
她回家收拾見顧廷燁要帶的東西時。
吃穿用度,從護膝到狗皮褥子,一寸一寸設身處地地設想顧廷燁的處境。
甚至怕他獄中心情鬱鬱,連打發時間的書都細細挑了。
選的既是顧廷燁喜歡的南曲戲文,又避免和已經有的書衝突。
兩張對比,高下立現。
顧廷燁氣的也正是這一點。
戰場上縱橫馳騁的將軍,難道在乎京城的一場雨?
我在乎的,不過是京城裡的那個人,有沒有真的把我放在心裡而已。
夫妻相處,總免不了磕磕碰碰。
那麼面對問題,明蘭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可以說,明蘭的婚姻智慧,從大婚前就已經體現出來了。
明蘭身上的第一個智慧,是選一個把我當做最要緊的人。
當顧廷燁對情敵挖坑時,定親在即的賀宏文,面對昔日青梅竹馬的表妹左右為難。
明蘭果斷表示:
「我要嫁的人,若心中最要緊的不是我,我就算不嫁,也不吞這碗夾生的飯。」
我可以與你相敬如賓,但我必須是你心中最緊要的人。
有人會問,為什麼?
你都不嚴格要求感情了,怎麼還抓住這點小事不放呢?
這很重要,看看顧廷燁就知道了。
對于顧廷燁來說,這世上最重要的人中,明蘭必定是排在第一位的。
所以,當他面對不開竅的明蘭時,無奈,抓狂,生氣。
甚至是一連幾天扛著各方壓力不上朝,騎射紓解心中鬱結。
但無論如何都不會凶明蘭一下。
因為她在我心中最要緊,所以當時我們有了矛盾。
我可以選擇自己睡四處漏風的書房。
可以選擇遮遮掩掩找人開導。
可以選擇扛著壓力翹班。
我卻不可以不關心她。
不可以不關心,她今天有沒有吃自己愛吃的東西,有沒有脾胃不和,郎中怎麼診斷。
認為你是最緊要的人的男人,無論如何都會把你放在第一位。
明蘭身上的第二個智慧,是夫妻相處過程中,要認真溝通,最忌「你懂我」。
很多情侶吵架,動輒指責對方:「連這點小事你都不懂我嗎」
卻不知,情侶間,最怕默認「你懂我」。
兩個人生長環境不同,性格不同,家庭教育不同。
沒有誰是誰肚子裡的蛔蟲。
面對顧廷燁幾次三番的憤怒,明蘭無論如何也不明白他到底在氣什麼。
但不妨礙明蘭一次又一次,積極地找顧廷燁溝通。
簡答題不行就選擇題,面對兩人的分歧,明蘭從不草草應付過去。
遇見問題,就解決問題。
不回避分歧,積極尋找溝通的途徑。
這樣做,兩人相處才會越來越順,越來越輕鬆。
明蘭身上的第三個智慧,是拒絕絲蘿,做自己的不老松。
「這天下,沒有誰是誰的靠山,最好不要太指望別人。指望越多,難免會有些失望,失望越多,就生怨懟,怨懟一多,仇恨就起。這日子就難過了。」
顧廷燁權大勢大,又悉心看顧著明蘭。
對于明蘭來說,就算躺平過日子,也有顧廷燁庇護。
但明蘭從未選擇庇護。
成婚第二天,明蘭就開始積極應對。
面對這位後婆婆小秦氏的刁難。
顧廷燁勸明蘭:別去了,我不怕外界的流言,有我,你怕什麼。
而明蘭卻拒絕了顧廷燁的庇護。
以退為進,以守為攻,破滅了小秦氏給新婚夫妻納妾的企圖。
顧廷燁更是驚上加喜:沒想到明蘭比自己,更能抗衡自己這位難搞的繼母。
面對一屋子刁奴,顧廷燁幾次三番主動要求替明蘭分憂,都被明蘭婉拒。
最後果然還是明蘭借力打力,不戰而屈人之兵。
處理得當,既乾淨,又不失體面。
若是真讓顧廷燁帶著軍士,把僕人硬轟回侯府,豈不是正中小秦氏下懷。
到時,還不知京中又有多少流言蜚語。
朝中又有多少人參奏顧廷燁,私德不修,不敬尊長,欺壓老弱。
儘管在盛家書塾讀書時,顧廷燁就知道,明蘭從不是一個弱者。
但每一次明蘭都能帶給他新的驚喜。
顧廷燁給明蘭的,是無條件的袒護與公正。
而明蘭帶給顧廷燁的,遠比應給的情緒價值要多得多。
作為一位賢內助,她為顧廷燁開拓出一片從未有過的安心歸所。
這讓人怎麼不疼她,愛她,憐她,惜她。
連朝廷中事,明蘭都能替顧廷燁和官家分憂。
太后大娘娘都說:「桓王交的這個朋友(顧廷燁),買一贈一,值了。」
婚姻中,從來都是兩個人互相扶持,才能走的更遠。
就像舒婷的《致橡樹》中所寫: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淩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歎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用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若顧廷燁真娶了一位「柔弱不能自理」的夫人。
面對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局勢。
都是人,誰都會累。
只有付出沒有回應,耗幹了心血。
只怕萬般柔情,最後也消磨得只剩可憐的責任心。
在一次賭氣中,顧廷燁向長柏抱怨:
「別人家是做絲蘿的,我看你妹妹就是做荊棘叢的。」
其實他這比喻並不準確。
與其說明蘭像做荊棘叢的,不如說,明蘭更像是做一棵懸崖上的不老松。
知命卻不認命,在萬般打壓下仍堅強豁達,洞察世事。
一命二運三本事,明蘭不能說命好。
但她卻憑著自己的聰慧扭轉頹勢,爭取來了更好的運勢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