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衡,文武雙全的翩翩公子,是眾多閨中女孩想要嫁的對象,長柏的交心好友。可就是這樣一位人品貴重,家境殷實的人,卻是誰嫁給他都不會幸福!
為什麼這樣說呢?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
01齊衡醉酒后的自白句句都是痛!
如蘭大婚的時候,齊衡去盛家參加喜宴喝得有點微醺,偶遇明蘭,齊衡忍不住的心痛,索性趁這個機會問清楚為什麼明蘭從一開始就不接受他的感情?
「這些年來,我對你的心意你不是不明白,但卻總裝傻充愣,對我冷若冰霜。我今日指天說一句,但凡你有半分回應我的心意,我也拼死爭一爭了!可你從一開始便看死了我,覺著我是那不堪重信的,覺著我會連累你,避我如毒蛇猛獸,這到底是為何?」
明蘭輕垂眼瞼,才悠悠道: 「咱們從小認識,恐怕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其實與郡主很像,看著風輕云淡,內里卻極好強。你明明已有了大好家世,卻依舊勤學不輟,潔身自好,在京中錦衣子弟中,可算首屈一指的好兒郎。」
「你什麼都要做到最好,剛學了幾天《漢賦》,又想著鉆研《詩經》;練著館閣體,卻也不愿放棄顏體柳體;莊先生剛夸你寫字略有小成,你又去調色作畫。你也知道貪多嚼不爛,便日日起早貪黑,生生把許多學問技藝練出些名堂來。」
「你太好了,事事都想做到最好,我要不起,你心太大了,也放不下。」明蘭看似冷靜理智,又何嘗不是一種自我保護呢?
表面上來看齊衡的家世太好,兩個人之間的差距太大,實際上明蘭拒絕齊衡的真正原因是兩個人之間的觀念差距太大。明蘭想要安穩舒適的生活,齊衡則是追求更廣闊的天地。
婚姻中的兩個人如果觀念不同生活在一起不是甜蜜而是一種折磨!
楊絳先生曾說: 「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門當戶對及其他,并不重要。」
理解深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雙方的觀念相差不大,試想婚姻的雙方:男人覺得你嫁給我就應該全心全意地照顧我的家人,凡事以我的家人為主;女人覺得感情是相互的,無論是婆媳之間的相處還是夫妻之間的相處。
這樣觀念不同的兩個人又怎麼能互相理解呢?
而齊衡之所以對明蘭念念不忘,最根本的原因便是明蘭的特殊。齊衡身邊能夠接觸的女孩不多,而不多的女孩中,一部分是墨蘭這種目的不純的女孩,一部分是如蘭這種沒心沒肺的女孩。
前者齊衡不喜歡,后者齊衡看不上,唯有明蘭這種既聰明有趣,又適當藏拙的女孩,最能引起齊衡的注意。說到底,即使明蘭嫁給齊衡也不見得會過得幸福。
雖然齊衡的優秀會讓人著迷,可是婚姻生活是落實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尤其是這樣追求完美的男人,相應的在伴侶方面也會追求完美,當兩個人追求的不同,就會出現美好幻想落在了真實的生活中,會產生很大的落差!
作家岑桑岑靜說過一句話:「你知道世上最可悲的是什麼嗎?希望的開始,失望的等待,絕望的收場。」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因為愛情走進婚姻,婚后卻總是覺得對方變了,不再是那個可心的人,其實不是對方變了,而是真正在一起之后,沒有了戀愛中的光環,所有的缺點全部呈現在面前,一時間無法接受!
就像張小嫻所說:愛情,若非讓對方看到你最美的一面,便是最丑陋的一面;而婚姻,卻是讓對方看到你最真實的一面。
02平寧郡主的攀比決定了婚姻的走向!
平寧郡主是個高傲的女人,為了實現「人往高處走」的愿望,她對齊衡的要求非常嚴格,小到穿衣吃飯,大到交友,尤其是在婚姻的選擇上,她也只會選擇高門,而非齊衡所愛。
齊衡想要與好友相聚,便對平寧郡主說:「母親,今日散宴后,兒子想要出門一趟,會會友人。」
平寧郡主皺眉說:「今日天兒冷,沒得出去做什麼。況且那些不好讀書上進的,你多見也無益。若嫌悶,不愿早回家,不如留著與英國公的幾位公子叔伯聊聊。」
齊衡皺眉又不敢拂逆母親的意思,齊衡的父親看不下去:「張家滿門多為行伍之人,衡兒跟他們能聊出什麼來,衡兒都多大了,你別管得還跟三歲孩子搬,該與什麼樣的人來往,他自己心里有數。」
說到底平寧郡主的目的性太強,常言說得好:不是一個圈子的人,再怎麼努力也無法融入。齊衡是讀書人又怎麼會與英國公家的人能聊到一塊呢?
然而在平寧郡主看來,交友如此,婚姻更是如此,婚姻只要高門。這也是為什麼平寧郡主得知齊衡趁外公做壽將明蘭騙到偏角表白,遭到明蘭的拒絕之后,平寧郡主一臉欣慰的夸獎明蘭知曉自己身份,懂禮數。
平寧郡主自己的感情穩定,但是對于兒子齊衡,她覺得當家主母必須是高門,即使不喜歡也無所謂,畢竟可以納妾,如果齊衡喜歡明蘭,同意將明蘭納為妾室。
這也是為什麼平寧郡主給齊衡找嘉成縣主的原因之一,在平寧郡主看來,齊衡娶嘉成縣主一方面對齊衡的未來有幫助,另一方面她也能在大嫂的面前揚眉吐氣。
平寧郡主了是獨生女,齊衡沒有舅舅的幫助,而且將來齊家的國公府也沒有齊衡的份,齊衡只能依仗岳父家,因此有個強有力岳家尤為重要!
平寧郡主看不上明蘭,就是因為明蘭的門第太低,無法給齊衡助力,即使齊衡再喜歡,平寧郡主也會想辦法把這段感情及時畫上句號。
站在母親的角度,平寧郡主想要兒子更加出色順遂,這無可厚非甚至做得還挺好的。
站在齊衡的角度,齊衡不敢拂逆母親的意思,內心里又憋屈,這份憋屈只會體現在與妻子的相處中,這樣的后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日子過得雞飛狗跳。
果不其然齊衡婚后與嘉成縣主的生活矛盾不斷,即使齊衡的續弦申氏,兩個人的生活依舊是無法做到相敬如賓。
申氏的家世沒有齊衡好,她沒有多少底氣對抗,只能暗搓搓的使絆子,她不信任齊衡,她生了一雙龍鳳胎,明蘭與顧廷燁上門祝福時。
申氏故意對明蘭說: 「舅母可知,我那一雙孩兒,是相公起的名字,一個叫玉明,一個叫翰明。」
齊衡外放的時候,她非要帶著孩子與齊衡一起去閩南,落得母子三人一起殞命的結果。之后齊衡又在母親的安排下娶了長公主的嫡孫女,只可惜在不滿三十歲的時候去世。
平寧郡主給齊衡找的三房正妻都是很有眼光,只是這三位沒有一個是齊衡自己想娶的,齊衡不敢忤逆母親,只能順著母親的心意,可是娶妻之后又無法做到真心地呵護,這才導致他孤苦的一生。
這也是我前面說的為什麼誰嫁給齊衡都不會幸福,一來齊衡自己心里裝著別人,沒法與妻子真正的交心;二來在平寧郡主的安排下,齊衡看似妥協,實則作為反抗把心封閉起來。
作家奧斯丁曾說:「幸福的婚姻不僅需要交流思想,也要交流感情。如果把感情關在自己心里,也就相當于把對方關到了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