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升滄海》中的幾位公主,真的是一個比一個要壞。
像是此前貪財至極的三公主,她居然為了大肆斂財,把文修君當成擋箭牌,在自己的封底使用假的銀錢。
同時由于她從小就愛慕凌不疑,所以在宮里面沒少針對和欺負程少商。
五公主的行為舉止則更是粗俗至極。
她不僅在自己的公主府養了很多幕僚,更是狠心到直接把不會游泳的程少商推入河中。
還直接在自己母親宣皇后的壽宴上栽贓陷害程少商,把壽宴搞得烏煙瘴氣。
相比較而言,劇中的三位皇子就沒有那麼的讓人感到厭惡了,同時他們的結局也是各有不同。
太子難逃被廢結局
太子這個人毫無城府,一眼就能夠看透。
他為人善良,卻又過分善良。
作為儲君,他做事情自然是需要把天下社稷給放在第一位。
然而太子卻一直被自己周圍的各種親情關系所牽絆。
看到和自己有關系的親人犯了錯,他并不會選擇秉公執法,而是急著去找文帝求情,希望文帝可以從輕發落,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即便像是王淳那樣根本德不配位的人,太子也依舊愿意拼盡全力去為其辯解。
朝中的大臣其實早就已經看出了太子不是當儲君的料,所以多次進諫,希望文帝可以另立太子。
最新劇情中,曲泠君一事導致太子妃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最后她的儲妃位置被廢,謫居北宮,真是大快人心。
事情發展到這里,其實宣皇后那邊已經有所預感,自己兒子的太子之位在未來肯定是保不住的。
所以原著中,宣皇后思慮再三,決定向文帝提出廢掉自己的皇后之位。
這是一個一石二鳥之計。
一方面宣皇后本就對于皇后之位不感興趣,她向往自由,不愿意被皇宮桎梏。
而且她也很清楚,文帝真正愛的人只是越妃,和自己的婚姻只不過是家族聯姻罷了。
另一方面,如果自己不是皇后了,那太子自然也就不再是文帝的嫡長子,這樣他就可以順理成章放棄太子之位。
原著中,太子雖然被廢,但是最后還是成為了東海王,錦衣玉食。
太子其實一直都對于太子這個位置并沒有多少的欲望,他最想要看到的就是自己周圍的親人能夠和睦,僅此而已。
三皇子順利成為太子
宣皇后被廢之后,那越妃自然也就成為了皇后,由她所生的兒子三皇子便成了太子。
三皇子的野心一直以來都是有目共睹的。
此前三公主在封地私自鑄造假銀錢的事情,就是由他主動揭露。
顯然,三皇子早就已經在等著這一刻,揭露三公主的罪行可以很好地顯示他為人秉公無私,即便是自己的兄弟姐妹犯了錯他也絕對不會有所包庇。
此時無論是文帝,還是其他的大臣,把三皇子的果斷和太子的優柔寡斷相比較,高下立判。
其實凌不疑一直以來都在暗中幫助著三皇子。
他很清楚太子的性格根本就不合適做儲君,太子這樣任人唯親的人如果未來真的成了君王,那受苦的可是黎民百姓。
如果太子一味執著于這個位置的話,那最后只會以凄涼收場。
相比較而言,無論什麼事情都把律法和規矩給放在第一位的三皇子才是自己應該扶持的人。
五皇子實現逆襲
劇中,五皇子這個角色一直以來給人的感覺就是胸無大志,整日里他只知道游手好閑。
而這其實只是表面現象罷了,五皇子其實一直以來都在扮豬吃老虎。
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很明白自己如何做才能夠把自己未來的利益最大化。
五皇子的母親原本只是宮里一位普通的婢女。
文帝當時在喝醉之后,不清醒的狀態下和她有了一夜歡愉。
事后,文帝盡管非常后悔,但是已經為時已晚,所以便封了五皇子的母親為美人。
這也就是為何此前五公主會當著文帝和宣皇后的面嘲笑五皇子的出身。
一直以來宮中的很多人都和五公主一樣,根本看不起五皇子。
五皇子他自己也明白,有了這麼一位宮女母親,無論自己做出何種功績都是無濟于事,他也更不可能和太子,三皇子在一起相提并論。
所以他就故意天天在宮中裝作一副玩世不恭,風流不羈的模樣。
這樣一來,無論是太子還是三皇子,或者說其他對于儲君之位有想法的人,就都不會覺得自己存在威脅。
就這樣,靠著自己五皇子的身份和恰如其分的偽裝,五皇子在宮中過得逍遙快活。
最后他和此前的太子一樣,也被封王,同時還擁有了自己的封地,可以說是妥妥的人生贏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