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公車司機6年如一日背「輪椅男孩」上下車,感動網友:人間有真情!

最近有段視訊感動了很多人

事情發生在青島「真情巴士」K1路公車上

畫面中被抱起的是

一名患腦麻無法行動的男孩赫赫

抱他下車的是這輛公車的司機于師傅

這暖心一幕,已經六年了!

赫赫的母親每天帶著他坐公車去醫院做康復治療。 因為孩子行動不便,又要隨身攜帶輪椅,母子倆上下車非常不方便。而個這時候,就會出現公車司機背著赫赫上下車的暖心一幕。

這樣的暖心一幕,于師傅和這條公車線路上的其他幾位司機,已經堅持了六年,六年來他們就這樣每天抱著男孩上下車。

視訊中的場景,是六年來青島真情巴士K1路公車司機于義睦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從公車監控畫面中可以看到,車子在站點停下之后,于師傅迅速從駕駛室出來,轉身抱起座位上行動不便的男孩,把他放到公車站台的長凳上。簡單揮手告別,于師傅又趕忙上車繼續工作,而這時,車上的其他乘客都自發地鼓起掌來。

青島真情巴士K1路公車司機 于義睦:小赫赫每天去做康復,坐我們K1路任何一輛車,包括司機盧師傅(盧振華),50多名公車駕駛員都會這麼干,都會去幫助小赫赫一把。這6年,大家都習以為常了。

六年前,2014年10月,于師傅所在的這條公車線開通了。一天中午,張大姐用輪椅推著兒子赫赫來坐公車,司機盧振華最先遇到了他們,他趕忙下車幫忙把赫赫從輪椅抱上車。

青島真情巴士K1路公車司機 盧振華:也不會站,話也不會說,手還抖,當時就感覺很心酸,我就通過微信給大姐轉了100塊錢,大姐怎麼也不要,她覺得不能要人家的東西。我就說我這100塊錢不是給你的,我是給孩子的,你給孩子買點好吃的,這就是我們第一次坐車的經過。

從那天開始,司機師傅們經常會碰到張大姐帶著兒子赫赫一起來坐公車,后來大家得知,赫赫出生時,因為重度窒息導致腦損傷,長大后不會說話也不能走路。張大姐每天都要帶著赫赫去青島市北區的一家醫院做康復治療。50多公里的路,母子倆要轉三趟公車,往返一趟要五個多小時。

乘客 馬先生:我們上車的時候,孩子和他母親已經在車上了,下車的時候,(司機)很小心地把他抱下來,確確實實,很感動人。

愛心接力!從兩個司機到一個車隊

起初,背赫赫上下車的只是盧振華和于義睦兩位司機師傅。慢慢地,這條線路上的其它公車司機師傅碰到了,也都會背著赫赫上下車。就這樣,一次偶然的相助,開啟了赫赫母子和K1路司機師傅六年的緣分。

司機盧振華師傅說,六年前赫赫才8歲,體重也就30多斤,一把就能抱起來,現在快100斤了,抱起來都有些吃力了。但是只要赫赫媽媽每天還要繼續帶著他去醫院做康復,只要還來坐K1路公車,司機師傅們就會一直抱下去。

這些可愛的司機師傅們,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赫赫的身體狀況能夠一天天好轉,生活學習各方面都能夠越來越好。

每天一早,張大姐都會陪著兒子赫赫到家附近的一所小學聽課,中午11點半下課后,他們就要馬上坐公車趕去醫院做康復治療。因為來不及回家吃午飯,早上出門時他們會用保溫桶裝上一些食物并隨身帶著。

后來公車司機盧振華得知后,向車隊申請允許他們母子倆在食堂吃午飯。但張大姐堅持不想再給大家添更多麻煩,最后車隊給他們辦了一張餐卡,讓他們按員工價格刷卡就餐。這張由食堂來保管的飯卡,起初張大姐只充了幾十元錢,但飯卡里的錢卻「越花越多」。

青島真情巴士K1路公車司機 盧振華:現在卡里有四五百塊錢吧。一頓飯也就三四塊錢,足夠吃半年的,錢是大家捐的,張三捐五十,李四捐一百。

原來司機師傅們時不時地就往張大姐的飯卡里充錢。每次張大姐想要往飯卡里充錢,大家都會告訴她卡里還有錢,不用充。其實,對于大家的好意,赫赫和媽媽都明白,他們把這份溫暖記在心上。每次一上公車,張大姐都會幫著擦后視鏡,提醒乘客出示健康碼,成了一名「臨時義務安全員」。

青島真情巴士K1路公車司機 于義睦:我們K1路50多名駕駛員,孩子的媽媽跟我說,于師傅,我家里呢沒什麼值錢的東西,也沒有那個能力,我就去買那個十字繡,自己在家里一針一針縫十字繡鞋墊,一縫縫50雙,這50雙要用兩個多月的時間。

在為K1路駕駛員們制作的手工鞋墊上,張大姐特意繡上了「平安」兩個字,希望大家在路上開車平平安安。盡管禮物并不昂貴,但卻包含著母子倆的感恩之情,而這樣的情誼也在繼續傳遞著。赫赫一家平時靠父親打工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K1路50多名司機會湊錢給孩子買書本玩具、買衣服鞋子,逢年過節還會帶赫赫一起出去游玩。對于赫赫來說,他們早就不僅僅是普通的公車司機,而是親人一般的朋友。

赫赫母親 張金鳳:通過他們(的幫助),我也有了孩子康復的信心。

善意和幫助,支撐著張大姐和赫赫繼續走下去,努力堅持康復訓練,風雨無阻,如今赫赫的身體狀況也正越來越好。

康復醫院主治醫生 呂瑋:現在基本上走路可以在室內步行,穩定性比原來要強,語言表達也清晰了很多,咀嚼能力也好很多。他希望自己能好,并且他也經常跟我們交流,他要報答社會,他要報答好心人對他的照顧,對她媽媽的照顧。

赫赫和媽媽用手機制作了一個電子相冊,記錄了6年多來乘坐K1路公車的點點滴滴。

用心服務暖人心 凡人善舉傳真情

兩個平凡的公車司機,在日常忙碌的奔波中,看到一對求醫母子的不易,于是就主動伸出援手。而這一背,就是六年!

六年堅持,從兩個人的善舉,到一個車隊的接力。

他們背著一個病童的身影,走著走著,就變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也成了這座城市的風景。

公車既是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也是城市文明的流動窗口。滿載著善意和愛心的「真情巴士」,在溫暖這對母子的同時,隨著滾滾向前的車輪,也將人間真情傳遞到了大街小巷。這輛「真情巴士」,名副其實。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