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8歲男童苦苦哀求想出去,父親:我也很心痛,但是必須這麼做

前言

在一個有粗重鋼筋焊接的圍欄、三面紅磚搭建的房子里,關著一個只有8歲的孩子。

孩子沙啞的哭聲和哀求聲回蕩在四周,可無論如何,父親還是沒有將他放出來。

這是發生在2019年,河北石家莊新樂縣村子里的一幕。被人們發現時,這位父親卻哭著表示,其實自己也心疼,一切都是沒辦法。

為什麼這位父親會用這樣的房間,關著這個只有8歲的孩子,他究竟做錯了什麼,才會有這樣悲慘的遭遇?

兒子生病

2016年7月,一個普通的中午,彭父和彭母因為上午下地干活的緣故,兩個人都在家里進行午休,從小就愛貪玩的彭儒翰,更是玩的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因為天氣炎熱的原因,大女兒彭如夢也隨著媽媽一同休息。

正當一家人沉浸在短暫歇息的時光中,一件可怕的事情,悄然來到了當時只有9歲的彭如夢身邊。

不一會,在外邊瘋玩的彭儒翰,竟回來了。只見他雙眼孔洞無神,第一時間就跑到自家的廚房,抄起東西向臥室走去。

面對每天都陪自己玩耍的姐姐,他并沒有表現出憐憫之意,就向她攻了過去。

正在睡夢中的一家人,被彭如夢的尖叫聲所吵醒,彭父第一時間把自己的兒子給控制住了。

但彭儒翰就仿佛被人種了魔法一樣,不管父母如何說,情緒都一直十分高漲。

最后,沒有辦法的彭父制止了對方,彭儒翰一直折騰到了下午,才因為身體的脫力睡了過去。

等他醒來的時候,彭儒翰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父母詢問他的時候,也對自己的行為一無所知。

一家人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彭父趕緊帶著自己的兒子,前往醫院進行檢查。

醫生經過檢查之后,給出的結論讓一家人的心情,沉落到了谷底。

通過了解,醫生也知道了彭母患有精神類的疾病,再加上各種檢查后所反饋的結果,他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醫生告訴彭父,他的兒子很有可能是遺傳了彭母的精神疾病,也患有間歇性精神病。

如果不進行治療和心理疏導,很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彭儒翰會出現更加嚴重的癥狀。

彭父只能聽從醫生的安排,給自己的兒子進行治療。

彭母在聽到這個結果之后非常自責,每天變得郁郁寡歡,她自己的問題也變的越來越嚴重,本都快恢復的彭母也變不好了。

面對自己的妻兒,彭父感覺到了絕望。一切就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唯一幸運的是,彭父有一個好女兒。

彭如夢不但沒有遺傳母親的精神疾病,還是一個特別懂事的女兒,即便知道是自己的弟弟給她帶來那麼大的影響,她還是盡心盡力的照顧著他。

一家人的生活狀態,就這樣持續到了彭儒翰7歲。

這一年,他也到了該上學的年紀,當他進入校園的前幾個月,情緒上還算是很平靜。或許是學校的環境,對彭儒翰有著治療的效果。

但好景不長,很快彭儒翰又一次犯病。

老師沒有辦法,只能將彭父叫到學校,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

在彭父一再保證,孩子不會再發生這樣的情況之后,老師才勉為其難地允許彭儒翰,繼續在這所學校里學習和生活。

有了這件事情之后,班級里的同學對彭儒翰的態度變得冷漠,很少有孩子愿意和他一起玩耍。

同學們的排斥,加上疾病的爆發,讓彭儒翰又一次變得癲狂。

這一次,不管彭父怎麼哀求,還是無法改變學校開除兒子的想法,彭儒翰最終還是回到了家中。

彭母的疾病

彭母在嫁給彭父之前,還沒有什麼精神疾病的前兆。

但不知道什麼原因,在兩人結婚后沒有幾年,彭母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古怪,和彭父也缺少了溝通。

兩個人逐漸由不溝通,變成了每天都為了柴米油鹽,進行一番爭吵。

漸漸地,彭母的情緒出現了很大的波動,對于這些,彭父基本上司空見慣了,他也沒有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次,彭母出現過分的行為,彭父趕緊帶著彭母前往醫院進行治療,醫生當即診斷出她患有間歇性精神病,但醫生也只能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讓彭父多注意平日里的休養。

藥物治療期間,彭母開始很少出現了。

2007年,兩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彭如夢。

女兒的到來,也讓彭母,內心有了許多的安慰,病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4年之后,彭母生下了彭儒翰。兒女雙全,讓這個家庭更加的美滿和歡樂,尤其是彭儒翰活潑可愛的性格,更是治愈母親最好的良藥。

彭母的病情變的穩定很多,一年發病的次數,變的越來越少。

正當彭家人以為,彭母已經康復的時候,前文中兒子彭儒翰的突然發病,讓這個家庭再次陷入困境當中。

被送回家的彭儒翰非常的失落,但是誰也沒有辦法,畢竟這樣的疾病,沒有人能夠保證他何時發作,

擺在眼前的問題,困擾著彭父,彭儒翰的照顧問題,更是成為了一家人最難的問題。

大女兒彭如夢正是上學的年紀,彭父不想因為彭儒翰,影響到她的學習生涯。

彭父自己還要出去掙錢,養活一大家子,分身乏術。

面對這樣的困境,彭父迫于無奈,只能選擇把自己的兒子安置在單獨的屋子里。

起初他也只是將彭儒翰關進臥室,等到彭如夢放學或者彭父回來,就會把他放出來。

但是不知道,這麼小的孩子哪來那麼大的力氣,有很多次彭儒翰都能跑出去。

最后實在沒有辦法,彭父清理出家里的倉房,找來了鋼筋把整個倉房焊接住 ,一向頂天立地的漢子哭了,但他別無選擇。

就這樣,年幼的彭儒翰在關進去的時候,彭儒翰自己是清醒的,他不斷地哀求著自己的父親:

「爸爸,爸爸放我出去吧,我保證不會再亂跑了。」

面對哭的嗓音都沙啞了的彭儒翰,彭父最終還是含淚堅持了自己的想法,沒有把他放出來。

等到姐姐彭如夢放學回來的時候,她就會開始教導弟弟彭儒翰學習。

而彭父走的時候,會把一天的口糧全部放在這間房子的里面,彭如夢回來也會第一時間給自己的弟弟喂飯喂水。

房子的鋼筋焊接得十分嚴密,就連一個水杯都無法通過,所以每次彭儒翰喝水,只能通過舌頭一點點的舔舐,才能夠得到。

周圍鄰居也看不下去了,紛紛勸說彭父。

他何嘗不想把自己的兒子放出來,但他實在也是沒有辦法了。

當著鄰居們的面,彭父激動地說道:

「可我實在是沒有辦法了,我沒辦法了啊!」

彭儒翰非常頑皮,即便是他精神狀態良好的情況下,出去瘋玩時常不回家,也是常有的事。

幸好,每天照顧他的姐姐彭如夢,對弟弟的愛從來都沒有減少。

她每天放學的第一件事,就是回來給弟弟講述學校里發生的趣事。不僅如此,作為姐姐的她,每天還擔負起教導弟弟學習的重任。

向往自由的眼神,讓姐姐彭如夢看到是心酸又心疼,但跑出去之后給家里闖禍,也是彭儒翰的常態,彭如夢也不敢放自己的弟弟出來了。

但彭如夢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對生活的熱情,即便是命運辜負了她,她還是一如既然地按時上學和學習,也一直是班級里的優等生。

老師和同學在得知她家里的事情后,都十分同情她。

放學后的值日工作,她沒有參加過,因為老師和同學都知道,她放學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照顧她的弟弟。

當老師詢問彭如夢長大之后的夢想時,彭如夢斬釘截鐵地說道:

「我長大之后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一個醫科大學,這樣就能夠有能力給自己的弟弟和母親看病。」

這樣的理想,也是對現實最為無奈的妥協。畢竟她的弟弟和母親的疾病,想要得到最好的治療,確實需要大筆的錢財才能支撐。

但對于一個只有幾畝地的家庭來說,面對高昂的醫療費用,也只能望而止步。

面對女兒的這個夢想,彭父的內心最難受,他曾經無數次對親屬說過:

「我這輩子最虧欠的,就是自己的女兒,她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她也是這個世界上最給我溫暖的人。無論怎麼樣,我都要讓她實現自己的夢想。」

父女倆的相互支撐,成為這個灰暗的家庭里,最為明亮的明燈,指引著瀕臨破損的家庭前進。

哪怕生活再糟糕,但只要兩個人回到家中,一切似乎就有了希望的盼頭。

正當彭如夢在一天天長大,彭母的狀態也好轉了不少的時候,一家之主的彭父,身體卻突然出現了隱疾。

讓原本有了一絲曙光的家庭,又一次進入到黑暗中...

彭父的病癥

2019年,彭父外出打工的時候。

上蒼,有時也是那麼的不公。

經過一天的勞累和追逐妻子所帶來的疲勞,最后彭父不知道什麼原因,就暈了過去。

此時的彭母還尚在清醒狀態,她連忙喊來了眾人,將處于昏迷狀態的彭父送進了醫院。

搶救室里閃爍的燈光,也像這一家人的希望一樣,忽明忽暗。

當彭父從手術室里推出來的時候,彭母與大女兒彭如夢都在焦急的等待著,醫生給出的結果。

醫生也第一時間告訴了彭家人,彭父的病情。因為常年的勞累加上飲食不規律,彭父的身體已經出現了很多頑疾。最嚴重的是,他的胃部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

更令人揪心的是,醫生當即給出來胃部腫瘤需盡快做手術的消息,否則彭父很有可能以后會因為腫瘤的增長,出現生命危險。

對于醫生的勸告,醒過來的彭父,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因為一家人都在等著他去養活,他不能就這麼倒下,也不能在此刻做手術。

彭父不顧醫生的勸阻,堅持要出院。彭如夢看到父親這個樣子,也是心疼不已,但她又能做些什麼呢?

愛心人士的救助

為了這個家,彭如夢開始想通過網絡,請求愛心人士能不能幫助自家。網絡的發酵,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彭如夢的悲慘遭遇和這個家庭的不幸。

于是,很多愛心人士不僅捐贈錢財,還特意從五湖四海來到河北石家莊幫助他們。

當愛心人士來到彭如夢的家里,也被這個家中的景象,給嚇了一大跳。

從網上看到的和現實中所見,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愛心人士一進入院子里,映入眼簾的就是那個厚重的鋼筋和紅磚組合成的房間。房間里不斷咆哮和哭泣的8歲孩子,更是讓現場的各位心疼不已。

旁邊破敗的小屋,就是彭父一家人居住的房間,懂事的彭如夢正和大家介紹著,自己弟弟的病情。

看到這麼多陌生人的到來,彭儒翰停止了哭鬧,用微笑迎接著眾人。

彭儒翰很久都沒有見過這麼多陌生人的到來,在征求姐姐的同意之后,他也被這幫愛心人士,從房間里放了出來。

這次彭儒翰沒有逃跑,只是用微笑去面對來自遠方的愛和關懷。

在愛心人士的陪伴下,一下午彭儒翰都沒有發瘋,只是和眾人嬉笑玩耍著,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過。玩累了的彭儒翰,默默的睡著了。

可這樣的陪伴終究是美好而短暫的,到了晚上他們就走了。

但他們的力量,并沒有因為自己的離開而消失,眾人紛紛將自己來到彭儒翰家里的所見所聞,用網絡的力量傳播到了大眾的視野里,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彭儒翰一家。

后續

在越來越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彭父家里也收到了很多救助物資,這也算是緩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更有愛心人士希望,彭父能前往大醫院進行治療。但彭父拒絕了這些好意,他需要去支撐這個家。

后來,愛心人士和當地政府有關人員組織了救助的隊伍,來到彭儒翰的家里給他做了系統性的檢查,也給出了一個很完整的治療方案。

同時,當地政府也為彭儒翰提供了特殊學校教育的名額,希望后續隨著彭儒翰的康復,他能夠前往學校進行系統性的學習。

面對越來越多的幫助,彭如夢特別感動,當然她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好好學習,考上一所好的醫科大學,能夠在有生之年幫助到自己的母親和弟弟。

在這里,我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彭儒翰一家人,能夠在越來越多好心人的幫助下,逐漸過上正常的生活。

對于精神類的頑疾,其實在醫學上的治療,有著它特有的流程和方法。

但最重要的還是,患者本身是否存在著能夠戰勝疾病的決心,當然家人的陪伴與 照顧,和病人的心理疏導,更是戰勝這類疾病最重要的保證。

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遇到時,首先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應該迅速聯系患者的家人和報警,以免造成事態的進一步惡化。

如果面對正常沒有發病的人們,我們應該用陪伴和心理疏導,減少發病的幾率,讓他們的內心能夠得到疏解。

結語

文中彭父的做法,是迫于無奈也是當時最恰當的辦法,但這樣的方法并不值得我們所提倡。

如果,他能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在姐姐和父親的照顧下,慢慢的一定能夠恢復過來。

一家人的遭遇,令人無限惋惜,也能讓人隔著屏幕感到心疼。試問自己家出了這樣的事,我們會如何去做?

但難得可貴的是,彭父的堅持和女兒彭如夢的懂事。父女倆用愛與責任,為彭儒翰和彭母支撐起活下去的希望。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政府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彭儒翰一定會走出這個房間走進校園,彭如夢也能圓了自己的白衣天使夢,一家人苦盡甘來。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