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正在老家探望母親的楊陽收到了一封來自前夫的短信,隨后火急火燎趕回醫院,發現前夫已經不告而別,病床上是一臉期待等著「爸爸」的女兒。
楊陽的女兒小菱身患重病,為了給女兒治病,她不得不聯系了前夫。 兩人一起照顧了小菱幾個月之后,前夫便悄悄離開,只留下一封短信「我已經盡到了父親的責任」。
前夫的離開到底是真的盡到責任之后無能為力,還是逃避責任的說辭?
01 家庭破碎,女兒遭病
2007年,小菱出生在四川省的一個普通家庭。那時候她的家庭和睦而幸福,小菱從一出生就成長在各種關愛中,整個人樂觀陽光,十分討喜。
從小時候起,小菱就喜歡畫畫和音樂,在這方面也表現出了很高的天賦。于是楊陽和小菱的爸爸商量一番,決定讓小菱參加繪畫和鋼琴興趣班。
小菱的成長大家都看在眼里,小小的女孩坐在鋼琴前,卻能彈奏出美妙的音樂。 那時候她是鄰居們、老師稱贊的對象,是父母的驕傲。
但是隨著小菱的長大,她的父母也產生了許多分歧。在有關小菱的教育方面,楊陽希望小菱能以學業為重,今后多一些時間準備小升初,為以后打基礎。
而小菱的爸爸覺得小菱在藝術方面很有天賦,完全可以走藝術生的路。
在生活中,兩人也有很多地方意見不合,起初只是爭執,到了后來,吵架已經成了家常便飯。每到這個時候,無助的小菱就會茫然哭泣,或者默默回到房間練琴,察覺到女兒的反應之后,楊陽和小菱的爸爸會暫時收手,但是那股積壓的不滿始終沒有消失。
小菱七八歲的時候,楊陽和小菱爸爸的爭吵更加激烈,經常出現不可調節的問題。每次吵完架,楊陽就會帶著小菱回到娘家,小菱的爸爸也不甘示弱,情緒激動之下就提出了失婚。
這下子兩人的關系徹底降到了冰點,此后雖然看在女兒的份上重新和好,但是每當吵起來,就會想到失婚。 這種關系已經是瀕臨破碎,只要一點點契機就會結束。
最終,在2016年,小菱的爸爸和楊陽失婚了。失婚之后,楊陽在北京找了份新工作,認識了小菱的后爸,而前夫也離開了原本的家,過上了新的生活。
兩人失婚之后,小菱的撫養權交給了楊陽,同時為了彌補楊陽,婚后財產的絕大多數分給了她。后來,前夫為了表示「一刀兩斷」,將本屬于自己的那部分財產給了楊陽,又一次性給了她一筆錢,從此不再支付小菱的撫養費。
兩人失婚后沒有了財產的糾紛,自然也不再聯系。 不過前夫依然保留了楊陽的聯系方式,以防小菱出了什麼事情自己無法知曉。
小菱在父母失婚之后,跟著母親來到陌生的城市,雙重心理壓力導致她一度失去了以往的自信和陽光,變得沉默寡言,原本視若生命的鋼琴也拋在了一邊。
楊陽認識了現任丈夫之后,一家人就在一起生活,雖然也算和睦,但小菱依然會思念自己的爸爸。只是木已成舟,如今再怎麼難受也無法改變既定的事實。
楊陽自然也察覺到了小菱的變化,只是她一時間也找不到解決的辦法,所以每天都會盡量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陪小菱,希望她能夠盡快走出來。
由于長期心情不好,小菱的身體差了許多,精神狀態也沒以前好了,經常生病。有時候因為想念爸爸,小菱在餐桌上做一會兒就回房間休息,只留下有些失落的楊陽。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小菱才慢慢好轉,也接受了父母失婚的事實,開始向著更好的狀態發展。
但是好景不長,2018年5月1日,正是剛剛放假的時候。小菱早期以后感覺身體不適,頭暈無力,楊陽看著女兒慘白的臉色,立即把她帶到了醫院進行治療。
原本以為小菱只是感冒什麼的,可是在醫院里經過檢查之后,醫生臉色凝重地告訴楊陽,小菱很有可能患上了某種罕見病,需要去更加專業的醫院進行全面檢查。
聽到這個消息,楊陽如遭雷擊,看著虛弱的女兒,她不敢耽擱,立即打車帶小菱去了北京兒童醫院。
再生障礙性貧血伴噬血基因LYST陽性,是一種綜合性罕見病,前者會造成貧血引發器官衰竭,后者則意味著體內有潛在病毒。 在我國國內,這種罕見病的發病率只有百萬分之七左右,但就是這樣一個極低機率的病,降臨在了小菱的身上。
經過一系列的檢查,拿到報告單之后,楊陽坐在醫生的對面,聽著醫生的告知,心如刀絞。這個打擊對于楊陽的家庭來說不可謂小,一時間她手足無措。
情況緊急,根本容不得耽擱,楊陽迅速在醫生的引導下制定了治病規劃。 楊陽本來想讓小菱在北京兒童醫院接受治療,一方面這里離家近,方便照顧,另一方面醫院硬件條件好,成功率也會高很多。
但是這里的患者很多,大多數都是與小菱相似的罕見病,因而一時間連一個床位都沒有。 無奈之下,楊陽只好接受院方的建議轉院治療。
楊陽帶著小菱來到了河北省一家兒童醫院,辦理完入住手續,就開始選擇治療方案了。小菱的情況非常急迫,普通的藥物治療只能勉強緩解病情,無法根治,必須盡快采取骨髓移植手術,才能挽救小菱的性命。
聽到要骨髓移植,楊陽頓時激動地拽著醫生: 「我是她媽媽,我可以吧?」
醫生無法給出答案,只有經過配型檢測,通過之后才可以進行骨髓移植。
但是楊陽沒有通過檢測,小菱也沒有親生兄弟姐妹,此時只有一個人可以幫助楊陽,那就是小菱的親生父親,她的前夫。
02 短暫的團聚與背后的無奈
失婚之后,除了偶爾問一下小菱的情況,楊陽和前夫再沒有過任何的聯系。她更沒有主動找過前夫,直到這一次,她已經別無選擇了。
就在她心里衡量要不要聯系前夫時,醫生又說了一個讓她感到絕望的事情: 骨髓移植手術整個過程需要大概50萬(約220萬台幣)治療費。
楊陽在北京的一家學校里擔任教師,每個月的工資只有幾千元錢。 雖然失婚時大部分財產都分給了她,但是當時兩人都沒多少錢,到手里的也不過數萬元,這些年在北京花得差不多了。
走投無路的楊陽最終還是選擇聯系前夫,她打開手機,想了很久,才寫了一長段消息發給他。
「今天小菱說身體不舒服,我帶她來醫院檢查,結果是再生障礙性貧血,需要盡快進行骨髓移植手術,我的配型失敗了,現在只能靠你,盡快過來一趟吧。」
小菱的爸爸收到消息之后,急忙打電話詢問情況,確認了地址之后,趕忙千里迢迢乘坐了最近的一班飛機趕過去。
按照楊陽的消息推開病房門,他看到熟悉的兩個人,只是都變化了許多。兩年不見,楊陽明顯憔悴了一些,臉色差了許多。
小菱的情況更差了,她瘦弱得像一個娃娃,蜷縮在病床上,看到爸爸來了,她原本疲憊的神色頓時一掃而空,開口笑了: 「爸爸!你回來了!」
看著床上的女兒,小菱的爸爸頓時眼睛一紅,心疼地坐在床邊抱著小菱。等把小菱哄睡著了,他才帶著楊陽走出病房,在走廊的椅子上坐了下來。
楊陽帶著他趕快去做了配型,結果顯示匹配,這讓兩人都高興了許多。但是緊隨而來的,就是50萬元的手術費如何籌措。
兩年分別,兩人都有了各自的家庭,現在楊陽的前夫也娶了妻子,帶著一個孩子一起生活。所以他手里也沒多少錢,兩人把現金加在一塊,不過七八萬元。
還剩下這麼多錢,楊陽有些絕望了。 但是小菱的爸爸非常堅定,表示一定要為小菱借到錢。
從這天開始,在骨髓移植手術開始之前,小菱的爸爸開始東奔西走,一個個打電話。親戚、朋友,能借到錢的地方都問了。
大家一聽是小菱生病了,紛紛施以援手。他們對這個開朗的女孩印象很深,盡管已經兩年時間沒見到,依然很想念她,希望她能夠早日好起來。
小菱的爺爺奶奶也得知了這個消息,雖然兒子已經和楊陽失婚,但是孩子的感情還在,立即拿出了一筆錢交給小菱的爸爸,要他好好照顧小菱。
一些朋友雖然也借了不少錢給小菱的爸爸,但是他們都嘆口氣,勸小菱的爸爸不要投入太多。 不管如何,如今撫養權在楊陽身上,小菱的爸爸雖然作為生父,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卻也要顧及自己的家庭。
小菱治好以后會繼續跟著楊陽生活,雙方還會像以前一樣。但小菱的爸爸堅持要一直幫助女兒,他們也不好說什麼。
經過三個多月的籌集,50萬終于湊夠了。 只是代價是小菱的爸爸背上了將近四十萬(約170萬台幣)的欠款,不知要過多少年才能還清。
一般而言,骨髓移植手術對移植者的身體有不小的影響,雖然不會傷害到根源,但是也算元氣大傷,需要休養很久。小菱的父親做完手術,很可能沒辦法正常上班,收入來源也會受到影響。
楊陽并不想強迫小菱的爸爸進行骨髓移植,但小菱的爸爸堅決要這麼做。
送入手術室前,小菱的爸爸摸著小菱的腦袋,溫和地告訴她,不管發生什麼事情,爸爸都會保護你的。
10月9日,小菱住院五個月之后,骨髓移植手術終于開始了。手術的過程很順利,小菱雖然年紀小小,卻堅強地撐了下來,沒有被擊垮。
手術期間,楊陽在手術室外走來走去,緊握的手心滿是汗水,順著指尖把褲子都打濕了。她低著頭反復祈禱,直到小菱被推出來之后,才開心地笑了起來。
但是,手術結束并不意味著小菱的病就會徹底好起來。為了徹底消滅小菱體內潛在的病毒,她還需要接受化療。
化療的過程十分痛苦,患者往往一天需要接受10小時依然的藥劑注射,身體也會出現許多副作用,比如脫發、嘔吐、眩暈等等,十分難熬。
剛剛進行了大手術的小菱需要馬不停蹄進行化療,連醫生們都很擔心她能否堅持下去。 但是為今之計只有這麼一條路,如果不接受化療,將來仍然很難逃過病魔。
在化療的日子里,小菱過上了痛苦又幸福的日子。因為時隔兩年,她的爸爸媽媽再度聚在一起,一家三口團聚,這是只有夢里才會出現的情景。
如今她可以幸福地倚靠在爸爸的懷抱里,讓媽媽喂飯。這種生活對她來說,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
看著小菱一天天瘦下去,小菱的爸爸和楊陽也放下了過往的嫌隙,認真地在一起生活,以幫助楊陽樹立信心,堅持下去。
手術后,小菱出現了嚴重的排異反應,伴隨有腸梗阻。曾經小菱是一個健康的女孩,臉蛋兒上還帶有嬰兒肥,胳膊、腿上都是軟軟的肉。但是經過幾次化療,她已經瘦得像是風干了一樣。
痛苦的時候,小菱就會握著手里彩色的畫筆,在雪白的紙上暢想美好生活。她畫的最多的內容,就是一個小小的房子,爸爸、媽媽和她笑著坐在一起。
11月13日,是小菱的生日。以前每到這一天,就是家里最熱鬧的日子,不管有什麼事情,爸爸媽媽都會放下工作陪小菱一起買蛋糕、買禮物,為小菱慶祝生日。
楊陽和前夫失婚之后,小菱的生日雖然也照過,小菱的爸爸每次都會跟小菱打電話,給她寄禮物,但是再也沒有以往的團圓。如今,他們三人又能聚在一起為小菱過生日。
03 父親不告而別:已盡到責任
只是,幸福的背后,潛藏著現實的無奈。 小菱的爸爸為了給小菱籌集化療費用,仍然每天東奔西走,而他本人也因為剛抽完骨髓而十分虛弱,完全是強撐著下去的。
后續費用至少也需要50萬,加起來就是上百萬的錢,這對小菱的爸爸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每天他都在小菱面前一副支柱的高大模樣,背地里也悄悄哭過。
2019年2月初,楊陽得知小菱的姥姥,也就是她的母親身體不舒服,于是回了一趟老家,準備安置一下母親。 她不在的時候,自然是小菱的爸爸照顧。
但是回到家不久,楊陽就收到了一條短信: 我已經欠了幾十年的債,也抽了骨髓,今后別再聯系我了,我已經盡到當父親的責任了。
楊陽頓時感覺不妙,打電話給小菱的爸爸,發現已經被拉黑,她失去了聯系他的方法。隨后,楊陽趕緊趕到醫院,回到醫院之后,發現女兒正在床上睡覺,前夫早已經不見了蹤影。
楊陽頓時感覺天塌了,這段時間他一直依靠著前夫,如今前夫不見了,全部的重擔壓在她一人身上,這要如何承受?
后續治療還需要高昂的費用,她一人又要籌錢,又要照顧小菱。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完全支撐不住。
小菱醒過來之后,發現父親不在了,也沒有哭鬧,而是靜靜等待。 直到半個月之后,小菱也意識到,爸爸再也不會回來了。
曾經的溫暖像一場夢破碎,小菱的精神一下子被抽走了。但是看著每天勞累的媽媽,她只能把這些痛苦咽在肚子里,表面上裝作不在意、不知情,甚至學會了安穩媽媽。
后來,楊陽不得不求助媒體,希望借網上的力量為小菱籌款治病。她的事情被網友們得知之后,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有些人覺得楊陽的前夫一走了之太不負責,完全沒有當爸爸的資格。
但更多的人是理解他,認為前夫也有自己的家,為了小菱,他已經背負了數十萬債款,還抽取骨髓,確實是仁至義盡。
按照婚姻法,失婚之后楊陽的前夫依然是小菱的監護人,需要承擔監護人的義務,保護子女。所以即便前夫做了許多事情,依然不能說「盡到責任」。
在媒體的號召下,網友們紛紛施以援手,幫助楊陽籌集了治病的錢,小菱也堅強地完成了治療。 如今,小菱已經出院,身體恢復的也不錯,但每當想起父親的不告而別,她總會傷心地低下頭。
或許相比來說,她寧愿自己一直病在那段時間里,起碼可以有一個完整溫馨的家庭。
婚姻不是兒戲,尤其是已經有了兒女的家庭,失婚受傷最大的永遠是年幼的孩子。對他們來說,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缺失另一半家長的關愛,童年就是不健全的,也會影響孩子一生,造成無法愈合的創傷。
所以無論是為了自己負責,還是為了孩子,在結婚、生子之前一定要慎重考慮,不要讓無辜的孩子遭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