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節目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這個以尋親、尋人為內容的節目接待過數不清的求助者,這里面,有尋找被自己踹走妹妹的哥哥,有在五歲時就被拐走,尋找自己父母的孩童,也有被迷暈拐賣,想要找到自己家人的姑娘……
可以說,節目的每一期都十分感人,每一個嘉賓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故事。可即使如此,這一位客人也是節目中,最讓人感動的那一位。
因為前來尋人的,是一位七十二歲的老人,一位退伍名叫王玉明的老兵。他來尋找的,是自己的妻子,閻寶霞。
(王玉明照片)
2018年1月25日,剛睡醒的王玉明沒有看到自己的妻子閻寶霞。他起初并沒有在意,因為自己的妻子大腦有些不太好用,不喜歡上家里的廁所。
或許是上外面上公廁去了吧?王玉明如此想到。可二十分鐘后,妻子仍舊沒有回來,這時,他就感覺有些不太對勁了。
怎麼上個廁所上了這麼長時間?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了吧?王玉明連忙出去尋找,可找了足足一個小時,都沒能找到妻子的蹤跡。
如同一道霹靂一樣打在了心窩上,王玉明的心一下子就涼了半截。妻子患有老年癡呆癥,在外面的時間越長就越危險。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妻子怕不是早就走丟了!
王玉明妻子
但他的心中仍舊抱著一絲希冀:或許沒事呢?或許只是老伴在跟自己開玩笑呢?
可這時,臨旁院子里一個人的一番話無情的打碎了他的幻想。他告訴王玉明,自己看到了閻寶霞去了金徽大道。
這可是國道啊,而且離著家有一公里多遠,妻子上個廁所,怎麼上到國道上去了呢?一準是忘了家了!王玉明心如亂麻,當天走了四十多公里,邊走邊喊妻子的名字,卻沒有得到一點回應。
王玉明帶著痛苦回到了家中。此時已是凌晨四點半,家家戶戶早已熄滅了燈光,就寢休息。只有王玉明一個人呆呆的坐在床上,遲遲睡不著覺。
王玉明
第二天,王玉明報案。很快,監控被調了出來,三個監控都顯示出了妻子的走向,王玉明興奮極了。可很快,一盆冷水就朝他潑了過來。
原來,妻子后來走到了一個小鎮子上,監控只顯示到這里就中斷了。再往深處走就是大山,是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那里沒有監控,民警也愛莫能助。
最后的線索也中斷了。
在眾人的勸說下,王玉明回到了家中。他一言不發的背起了行囊,收拾好了東西,來到打印店里打印了尋人啟事,買了膠水,自制好工具…
(王玉明打印的尋人啟事)
隨后,王玉明踏上了漫漫的尋親之旅。我知道,你們沒有辦法。我也知道,你們有自己的難處,你們真的找不到老伴。可我難道就在家里干坐著嗎?等待著哪一天老天垂憐,奇跡降臨嗎?
我要自己去找。
可現實畢竟不是小說,不是動畫,找了足足兩年,王玉明都沒有找到自己摯愛的妻子。也正是久久的尋覓得不到回報之后,王玉明才登上了節目,想要依靠媒體的力量,看看能否找到失蹤的老伴。
當王玉明走上節目舞台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會為他的外表感到疑惑: 這個頭髮幾乎完全剃光,滿臉皺紋,一臉愁苦的老人為什麼背著一個厚厚的迷彩包?他背著包上節目究竟是為了什麼?
(背著大包的王玉明)
直到王玉明轉過身子之后,我們才能看到背包上貼的,顯眼的尋人啟事。 而當他介紹起包中的東西時,我們才會明白:原來這個包里,裝的全部都是為了尋找妻子所準備的東西。
杯子,尋人啟事,刷子,膠水,被子,兩百多份A4的尋人啟事……滿滿的背包里背的除了生活用品之外,就是與尋找妻子有關的工具。
累了找地方坐一坐,天黑了就往那一躺,等到醒了,就繼續爬起來,一個城一個城,一個村一個村的貼告示。直到東西用完了,膠水用光了,再走回家,買東西,打印,休息一下,繼續出發。
兩年之中,七百多天,王玉明從未有過一天松懈。每一天在尋找妻子的路途上,王玉明都要步行四十多公里。
尋找中的王玉明
四十多公里!對于一個正值健康的成年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可怕的數字,每天步行這麼長的路程,人會腰膝酸軟,腿腳抽筋……更何況是對一個本就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呢!
可王玉明就這麼堅持下來了。他就這麼沉默的背起行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了下來。
或許再努努力,就能見到自己親愛的妻子了吧。老人這麼想著。于是,在渾身疼痛的時候,他咬緊牙關,繼續尋找。在疲勞襲來的時候,他就強忍困倦,繼續行進。
而在滿滿的生活物資和尋人啟事中,最讓老人寶貴的還是一雙鞋。這是一雙替換的棉鞋,黑布制成,十分普通。但對于王玉明來說,這就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珍寶。
王玉明展示妻子做的鞋
因為這雙棉鞋,是他的妻子,閻寶霞親自為她縫制的。每當看到這雙鞋的時候,王玉明都感覺像是看到了自己的妻子一樣。正是這雙鞋給了他無窮的動力,讓他能在無盡的黑暗中堅持著,等待著光明的到來。
隨后,王玉明老人訴說了自己與妻子相識、相愛、相戀的經歷,又在節目的最后,念出了一封寫給妻子的,感人至極的信。
上節目時,也就是2019年,兩位老人已經結婚五十周年了。五十年的婚姻已是金婚,如果是一個完整的家庭,那麼此時兩位老人應該在兒女的陪伴下,慶祝彼此的婚姻。
可浪漫的一年對于王玉明來說卻無比殘忍。他只能看著手中妻子的照片發呆,在清晨微光的照射下整理好衣服,貼著告示,繼續著自己的工作,以祈求上天開眼,能把自己的妻子還給他。
王玉明
在金婚的第五十年里,他沒有陪伴在妻子身邊。所以,他就把所有想說的話寫成了一封信,在節目上念了出來。
「我欠你的太多了。」當念到這一句的時候,老人的眼中已經出現了淚光。 他知道,或許找到妻子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了。但即使只有百萬分之一的可能,他也不會放棄。
「只要我不死,我一直找下去。找到我死了,死在外面。」面對主持人你還要找多久的提問,王玉明苦澀的回答道。或許,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念,才支撐著他堅持到現在吧。
(王玉明老人面帶苦澀,但依舊堅定)
節目播出之后,王玉明的尋妻生涯立即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王玉明找到自己的妻子了嗎?他完成自己的愿望了嗎?網民們激烈的討論著,試圖從網上的新聞中找到一個令大家都感到美滿的結局,
而兩位老人的愛情生涯,也在一次次討論中被翻了出來,讓無數人看到后沉默、落淚。
兩人的愛情始于1969年,二十二歲的戰士王玉明收到了一件出乎意料的禮物——一件線衣。這對于十歲失去了父親,十七歲又失去了母親的孤兒王玉明來說,是一個無比稀罕的東西。
禮物?他什麼時候收到過禮物?這天底下還有人掛念著自己嗎?王玉明的心里感到暖烘烘的。 而送給他禮物的人,正是他未來的妻子,閻寶霞。
年輕的王玉明與妻子
兩人因為部隊相識。王玉明入伍之后,認識了閻寶霞的姐姐,又在閻寶霞姐姐的介紹下認識了自己未來的妻子。
當時王玉明身上穿著一件線衣,距離入伍已經兩三年了,線衣早就破破爛爛的,不能穿了。
細心地閻寶霞看見了,他貼心的準備為王玉明打了一件線衣。那個時候,物資緊缺,要打線衣,線的來源可要好好斟酌斟酌,所以許多人都是拆了手套,用手套的線去織衣服。
(圖文無關)
王玉明給了閻寶霞十二雙手套,可這哪里夠啊?這也就夠一半的線吧!閻寶霞當時已經對王玉明有了一些好感,不愿意看到他為難,于是她就偷偷拆了姐姐的手套,為王玉明編織了這一條線衣。
在看到線衣之后,王玉明的心里就撲通撲通的跳了起來。也正是這一天開始,王玉明將尚未過門的妻子閻寶霞,視作了自己的一生摯愛。
第二天,閻寶霞的姐姐登門拜訪,要為兩人說媒。很快,兩個局促不安的人坐在了一起。王玉明二十二歲,閻寶霞更是只有十七歲,兩個從沒談過戀愛的人,怎麼知道說些什麼呢!
王玉明張了張嘴,憋了半天,最終憋出來了一句話:「我將來是要回農村的,你跟我是要受苦的。」
六七十年代的農村
本以為這一句話會讓閻寶霞知難而退,但王玉明卻沒想到,這個姑娘已經認定了自己。閻寶霞說,自己不怕苦,不怕累。自己本來就是從農村出來的,不怕!
那個年代的愛情就是這麼簡單。互相看對眼之后,兩人準備舉行婚禮。
因為是部隊里的人,所以兩人的婚禮是由司務長準備的。在得知王玉明要結婚后,戰友們紛紛慷慨解囊。
雖然都是窮戰士,但一輩子只有一次的婚禮,從不能丟了面啊!大家你湊三毛,我湊五毛,給王玉明湊齊了十幾塊錢。
拿著這十幾塊錢,王玉明買了兩個臉盆,四條毛巾,兩面鏡子和一盆的水果糖來作為喜糖。這就是兩個小家庭新置辦的東西了,沒有大件,什麼冰箱彩電電視機,一個都沒有。
有的,只是兩個臉上紅撲撲的新人,互相靠近的心。
(年輕時兩人的照片)
1969年4月30日晚上,兩位新人舉行了婚禮。在司務長的呼聲下,王玉明和閻寶霞一起唱起了歌。嘹亮的歌聲,戰友們的拍手聲,以及身邊愛人害羞的聲音……王玉明一時之間感到有些恍惚。
自己,有家了。
家,對于王玉明來說是一個多麼遙遠的名詞。自打失去了父母之后,王玉明就再也沒有過家的感覺。直到今天,與身邊的人結婚之后,王玉明才重新嗅到了家的味道。
有你在的地方,就有家。
王玉明年輕時照片
可幸福的小日子并沒有過多久,部隊中的命令下來了: 新編部隊待命,王玉明所在的部隊也在其中。這就意味著,王玉明要上前線了。
雖然心中充滿了愧疚,可沒辦法,這是部隊中的命令。王玉明只能把妻子送回了娘家,也就是河北唐山。這一對剛結婚不久的小夫妻,就這麼分開了。
可少年人的心中滿是情思,嘗到了甜美的愛情,又怎麼能忍受獨自一人孤獨呢?在夜晚的翻來覆去之中,在滿是對丈夫的思念之中,閻寶霞做出了一個決定。
她要去找自己的丈夫,她要去找王玉明!
就這樣,閻寶霞拿著在空閑時間為丈夫做的鞋,踏上了前往邊境的火車。在經過了長時間的顛簸,足足換了六次火車之后之后,她終于來到了丈夫所在的地方:憑祥。
(昔日的綠皮火車,擠滿了人,坐起來也不舒服)
可接下來該怎麼做呢?閻寶霞的心中滿是迷茫。自己要去哪里找丈夫呢?這茫茫大的地方,就算是找人問也不好找啊?
幸運的是,閻寶霞見到了一輛軍車。在詢問過后,對方驚奇的發現,閻寶霞要找的,正好就是自己部隊上的人!
這下就好辦了嗎!就這樣,在戰友們的幫助下,閻寶霞被拉到了接待站。她滿心歡喜的等待著自己的丈夫,可等來的,只有一次次失落。
因為王玉明進行的是邊境任務,沒有命令,不得擅離職守,因此雖然知道了妻子到來,但他依然不能丟下職責,去見自己的愛人。
(憑祥邊境)
就這樣,閻寶霞孤獨的在接待站住了十二天。直到臨走時,兩對夫妻才見上了一面。
但閻寶霞的心中卻沒有埋怨。在細心地為丈夫拍好衣服之后,閻寶霞登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車,離開了憑祥。
1973年3月5日,王玉明從前線上退了下來。他滿心歡喜,這下,終于有時間可以和妻子生活在一起了!
在花了三個月收拾好了自己有些雜亂的家后,王玉明寫信,迎來了自己挺著大肚子的妻子。此時,妻子已經即將臨盆,很快,王玉明就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兒子,王軍鋒。
閻寶霞和兩個兒子
可短暫的喜悅之后,就是更多的煩惱。或許是因為營養不良,沒有什麼好的食物,閻寶霞并沒有充足的奶水,那個時候又買不到什麼奶粉,夫妻兩人就這樣,開始發愁孩子的吃飯問題。
萬幸,王玉明家附近有一個親戚姑姑,養著一只羊,可以產羊奶,王玉明就這樣每天走五公里的山路,去擠一瓶羊奶,回來給孩子喝。
這下,問題終于解決了。兩對小夫妻松了一口氣。可或許是上天都要折磨這對不幸的愛人, 因為生子的痛苦以及丈夫長時間不在家,自己有處于虛弱之中,閻寶霞患上了精神分裂癥。而這,也是她日后患上老年癡呆癥的誘因之一。
老年癡呆
家里的開銷一下子就大了起來,復員費花的也七七八八了,王玉明就這樣跑去了甘肅,打工掙錢,維持這個小小的家。就這樣,相聚在一起沒多久的兩人,又一次分開了。
1976年,王玉明回河北看望自己的家人。這是一年一次的探親時光,他十分珍惜。可也正是這一天,意外發生了。
這次意外,就是震驚全國,甚至在日后被搬上了熒幕的事件,唐山大地震。
(震驚全國的唐山大地震)
那時正是深夜,忽然一陣地動山搖,閻寶霞從夢中驚醒,憑借著本能逃出了家門。
可跑出去后,閻寶霞在周圍的人群之中,卻沒有看到自己的丈夫王玉明!這讓他頓時驚出了一身冷汗。如果丈夫有什麼萬一……
就這樣,在所有人逃難的時候,閻寶霞一個人逆著人流,重新回到了家里。她叫起了丈夫,兩人一起出逃,可這期間還是發生了一起意外,房梁倒塌,砸在了床上。
王玉明撿回了一條命,但閻寶霞的腿卻被釘子劃傷,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傷疤。
看著受傷的妻子,王玉明的臉上滿是心疼,但他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妻子對自己那份沉甸甸的,難以形容的愛。
相互關心,相互扶持…或許,這才是愛情的真諦吧。也正是因為妻子對自己的真心相愛,王玉明才會在其走失好幾年之后,依然堅定的在外尋找著。
直到二零二二年,王玉明已經徒步走了六千多公里,貼了兩萬多張尋人啟事了。可自己的妻子,依然是杳無音訊。
王玉明
六千多公里,這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數字。這意味著王玉明走的長度,可以豎著穿越整個祖國還有富裕。從黑河到澳門,從我國的極北到極南,也只不過有四千公里。而王玉明四年的辛勞,還要超出其三分之一。
如果辛勤能夠感動上天,那麼王玉明一定已經找回了自己所愛的妻子。可惜的是,迄今為止,我們仍未獲知那個兩人團聚的好消息。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王玉明推開家門之后,就會發現家中的椅子上,坐著一個熟悉的人吧。正如他所期待的那樣,自己的妻子,自己這一輩子最愛的人,終于回到了自己的身邊。
(只要還沒找到自己摯愛的妻子,王玉明就會堅持下去,直至妻子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