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90歲阿嬤無兒無女,在雇主家做保姆,照顧一家老小44年,年老退休被雇主兒女當親媽養,網淚:愛的循環

2015年,身居四川成都的 高玉清已經96歲高齡。

每日晨起,都有人為她洗漱穿衣,整理銀發,督促她吃藥,再將早飯一口一口喂到她嘴里。

而這個將高玉清照顧得如此細致的人,叫 劉健鳴

奇怪的是,兩人之間沒有一點血緣關系。

高玉清只是劉家的保姆。

高玉清和劉家后代

這也為她畢生僅做的事情。

到了耄耋之年, 無兒無女的高玉清被劉建鳴接到家中照顧。

而她具有血緣關系的母親卻帶病一人住進療養院。

高玉清究竟做了什麼,讓身為保姆的她獲得了比生母更優的待遇?

讓我們一起走近今天的故事。

初見「高娘」,賢良淑德

出生于1920年的高玉清,可謂是前半生嘗盡人間至苦。

剛結婚幾年,她便成了寡婦。

在丈夫靈前,高玉清點燃油燈守了三天三夜,并在心中立下誓言:

此生絕不再嫁,只求將兩個兒子撫養成人。

可惜禍不單行,沒過兩年, 兩個孩子又相繼離世。

在那個年代的農村,封建思想尚未肅清,

婆家以「克夫克子」之名,將高玉清掃地出門。

而娘家也早已沒有「不祥」女兒的容身之所。

萬般無奈之下,她只能遠走他鄉,來到四川新津,給別人當保姆為生。

好在高玉清有一身的硬本事,不僅廚藝精湛,而且各種家務活通通不在話下。

很快,她便名聲遠揚,當地有名望的人家都爭著搶著想要雇傭她。

高玉清

1954年,經熟人介紹,高玉清來到縣長劉志台家,服侍有孕在身的縣長夫人許曼云。

第一次到大官家里做活,老實本分的她雙手緊緊攥著衣角,始終低著頭不敢抬頭看人。

見她這樣,許曼云緩緩走過去,親熱地挽住她的胳膊,請她到沙發上坐。

誰知剛挨到沙發,高玉清猛得彈起,結結巴巴地說:

「夫人,這樣不合適。」

許曼云聞言大笑,強按著她坐到沙發上,并輕握住她的手說:

「現在是新社會了,人人平等,大家都是同志,你叫我曼云就好了。」

聽了她的話,高玉清瞪大雙眼,露出了十分驚奇的神情。

更令她沒想到的是,許曼云并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高玉清

在別家,保姆都是在廚房用飯,不能上桌的。

可這家人卻不一樣。

她到劉家的第一天,就被拉上飯桌,和主人家一起用餐。

當晚,許曼云還將一疊紙鈔交到她手上,一臉期待地對她說道:

「高姐姐,這是我們這個月的工資,我就全交給你啦,以后家里的吃穿用度全由你做主。」

她一邊說著,一邊臉紅到耳根,感覺有些不好意思。

高玉清顫抖著雙手,惶恐地接過錢。

但同時,她也十分不解:

太太為什麼一臉羞澀呢?

很快,她便找到了答案。

高玉清與許曼云

原來,許曼云和丈夫劉志台雖然都是高知分子,事業上頗有成就;

可生活上,他們卻是一對十足的白癡,對家務活一竅不通。

在她到來之前,劉家夫婦全靠單位的食堂過活。

而且這個家表面看起來整潔如新,一打開柜子,高玉清就發現都是假象。

里面所有的物品都雜糅成一團,衣柜里的衣服也沒有疊過,胡亂放著。

看到這幅情景,高玉清終于明白,為什麼許曼云見到她,會跟見了救星一樣。

她的加入使劉家有了一個家該有的樣子。

高玉清與許曼云老時

在高玉清的打理下,劉家夫婦的生活變得井井有條。

早晨出門,有準備好的便當;

下了班,又有熱騰騰的飯菜等著他們吃。

日復一日,許曼云和丈夫越發信任和依賴這位能干的姐姐。

每月一發工資,他們便將大部分錢都交給高玉清。

許曼云夫婦的真誠相待,讓高玉清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尊重與理解。

漸漸地,她也將這里當成自己的家,把劉家夫婦視作自己的親人。

高玉清

幾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在高玉清的精心照料下,許曼云順利生下第一個孩子。

看著襁褓里粉嘟嘟的嬰兒,想起自己早逝的孩子,高玉清忍不住鼻尖一酸。

此后,她將自己的思念和未能實現的母愛全都傾注在了劉家的小寶貝身上。

當小家伙第一次喊她「高娘」的時候,她忍不住紅了眼眶。

在這之后,許曼云和丈夫又陸陸續續生了四個孩子。

然而,新生命一個個降生,他們的工作卻越來越忙,時常需要到外地出差,每次一走就是十天半月。

所以, 這五個孩子基本都是高娘一手抱大的。

一個人要帶五個小孩并不輕松。

可高玉清沒有任何怨言,反而將他們視如己出。

全家福

劉家夫婦忙于工作的日子里,五個孩子的飲食起居全靠她一人安排。

在照顧孩子這件事上,高玉清并沒有把自己當成保姆,而是像親生母親一樣嚴格要求他們。

每天早上,孩子們只有把早飯吃光了,才被允許出門。

冬天的時候,青春期小孩為了漂亮不肯穿秋褲,她會毫不客氣地訓斥他們,一定要親眼看著他們穿暖和。

除開這些原則性的問題,高玉清大多時候還是一個溫柔的「母親」,能細心察覺到每個孩子的小情緒。

劉健鳴是家中老三,作為排在中間的孩子,很容易被忽略,情緒也最敏感。

老三老四出生后,高玉清便讓她和自己住。

在和高娘同住的時間里,小姑娘的心事有了傾訴的地方,人也逐漸變得開朗。

不止如此, 高玉清還主動擔起了教育他們的責任。

兄妹五人里,老幺最頑皮,經常闖禍,三天兩頭就會打爛鄰居家的窗戶。

給人賠禮道歉之后,高玉清便會毫不客氣地打其屁股。

也因此,他們最愛的是高娘,最怕的也是高娘。

雖然每日有操不完的心,可是看著五個孩子健康成長,高玉清還是倍感幸福。

但這樣平淡且動人的日子很快就被打破了。

特殊時期,許曼云夫婦被隔離調查,不能與親人會面。

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將這個家族打入了谷底。

患難之中,不離不棄

說到底,高玉清只是劉家的保姆,這場禍事原本與她無關。

況且,主家從云端跌落,自身都難保,又如何能付得起她的薪水?

高玉清大可置身事外,一走了之。

憑她的手藝,想再找一戶好人家,也并非難事。

但高玉清沒有這樣做,甚至連想都不曾想過。

在這段艱難的日子里,她義無反顧地撐起了劉家的天,成了五個孩子唯一的依靠。

高玉清和五個孩子

然而,劉氏夫婦被調查,也就意味著這個家沒有了收入來源。

當時的人們對這樣的家庭都避之不及,自然不會出手相助。

為此,高玉清想盡一切辦法,只想讓孩子吃好、不受苦。

她將買來的麥子磨成面,一點一點挑出里面的麥麩,揉成窩窩頭。

又怕他們吃著沒味兒,便步行到偏遠的農村挖來棉花草。

再將其與少量的調味料拌在一起做成咸菜,搭配著吃。

她的手藝不錯,運氣好的時候,能用多余的咸菜換到一些糯米粉。

高玉清便將棉花草剁碎,與糯米粉拌在一起,做成棉花草饃饃。

「是高娘救了我們的命。」

時至今日,回憶起那時的情景,劉健鳴仍淚流滿面、動情地說道。

她清楚地記得,有一天,許久不見葷腥的飯桌上多了一盤炒肉。

正疑惑著怎會有錢買肉的時候,她就發現高娘手上一直佩戴的銀鐲子不見了。

問起鐲子的去向,高玉清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

「我拿去當了。」

劉健鳴吃驚地看過去,半天說不出話來。

因為她知道,那個鐲子是高玉清的嫁妝,是她與娘家、與過去唯一的聯系。

想著高娘為了他們,竟然將自己的珍貴之物都賣了,劉健鳴心里很不是滋味。

從那時起,她便下定決心,長大以后,一定會好好孝敬這個不是母親勝似母親的人。

風波過去,許曼云和丈夫回到家中。

看著五個孩子都健健康康,屋內一切如舊,心中無限感激。

而后更是聽劉建鳴說起,高娘為他們把祖傳的鐲子都變賣了,更是覺得如此大恩,無以為報。

好在如今苦盡甘來,劉家又恢復了往日的安樂。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五個孩子也已長大成人。

他們陸陸續續離開老宅、各奔前程。

當兵的當兵,結婚的結婚......

那一刻,劉志台看著為這個家辛苦操勞幾十年的高玉清,便想著要為她做些什麼。

和妻子商量后,他們決定為她介紹個老伴,讓其有個歸宿。

許曼云雖說心里不舍,但轉念一想,總不能把高姐姐困在劉家一輩子。

可話剛出口,她就后悔了。

因為這話聽在高玉清的耳里,就是另一層意思。

她撇著嘴問:

「曼云,你們想要趕我走了嗎?」

許曼云看著像孩子一樣委屈的高姐姐,自知失言,慌忙向她解釋。

此后,再也沒有人提過此事。

高玉清和許曼云老年時

1998年,劉志台去世之后,兩個老姐妹住在劉家的老房子里,相伴度日。

于許曼云而言,高玉清早已不是她們家的保姆,而是她的至親。

年輕的時候,她總是被高玉清護在身后。

如今兩人都已年邁,更年輕的許曼云主動照顧起這個老姐姐。

每日晨起,她會為高玉清讀報。

吃完晚餐,許曼云會牽著姐姐的手,去公園遛彎兒。

就這樣,兩人度過了一段悠閑又自在的老年時光。

可天有不測風云,隨著年歲的增長,病痛也隨之而來。

2007年,高玉清突然病倒,五個孩子嚇得魂飛魄散。

而就在這時,老三劉健鳴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舐犢之情,反哺之恩

那是一個普通的周末,晚飯之后,高玉清覺得困意襲來,便起身去洗漱了。

看著想要跟過來的劉健鳴,她嗔怪道:

「你高娘還沒老到那個地步。」

但四十分鐘過去,高玉清還沒出來。

劉健鳴有些坐不住了,走到浴室門口敲了敲,卻沒有得到回應。

她將耳朵貼在門上,又大聲喚了幾聲:

「高娘,你好了嗎?」

可除了嘩啦啦的水聲,什麼聲音也沒有。

這邊動靜太大,其他人都圍了過來,大哥劉建勇急得一腳把門踹開。

只見,高玉清蜷在浴缸里,已經昏了過去。

劉家五兄妹在醫院輪流守了七天,她才終于脫離危險。

重病之后,高玉清卻就此癱瘓,再不能行走,生活也不能自理。

可是五兄妹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根本抽不出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照顧她。

這樣一來,要如何安置高娘成了一大問題。

思來想去,大伙兒認為送她去敬老院是個不錯的選擇。

那里設施齊全,有專業的人員可以二十四小時照看高玉清。

更重要的是,敬老院旁邊就是醫院。

而且那個地方離他們的住所并不遠,兄妹幾人也方便去看她。

如此看來,這似乎是個萬全之策。

可劉健鳴卻堅決反對,并且當場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

「高娘辛苦養育我們一場,她現在病成這樣,怎麼能讓外人照顧她,我來!」

但丈夫劉晉安并不能理解她的決定。

又不是親娘,他搞不懂妻子為什麼要把這個包袱背在身上。

可劉健鳴心意已決,她不顧丈夫的反對,執意提前辦理了內退;

并將高玉清接到自己家中,專職照料。

從此之后,高娘成為了劉健鳴生活的中心。

時光就像倒轉回了小時候,只不過角色轉換過來。

劉健鳴像高娘照顧他們一樣,為她洗澡洗頭、喂飯穿衣。

即使高娘因為大小便失禁而弄臟衣物,她也毫不嫌棄,任勞任怨地清理。

為了讓高玉清重新站起來,劉健鳴帶著她跑遍了各大醫院。

可最終,得到的都是同一個答案:

老人年事已高,希望渺茫。

但她死活不信:

「高娘一定能好起來,我就有這個信念。」

一旁的劉晉安看著妻子堅定的神情,心里的不滿漸漸消散,轉而生出一絲自豪。

這一刻,他眼里的劉健鳴周身都散發著人性的光輝。

她對一個沒有血緣的保姆都能做到這一步,

那日后漫漫長路,即使遇到再多的磨難,她也一定不會丟下自己。

想到這里,劉晉安只覺得:

有此良妻,此生無憾。

就這樣,在去往康復醫院的那條路上,每天都會準點出現這樣一副情景。

一對中年夫妻推著頭髮花白的老人,慢悠悠地向前走著。

一路上,三人有說有笑,十分融洽。

這樣和樂的圖景時常引人側目。

每當有人問起:

「這是你媽媽嗎?」

劉健鳴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

「是的。」

于她而言,這是一句實話。

高娘在她的生命中就是和母親一樣的存在。

而劉健鳴的辛苦,許曼云全都看在眼里。

她心中沒有嫉妒,只有對孩子的心疼。

所以當她被確診為意識障礙的時候,許曼云堅持住進了女兒家附近的療養院。

劉健鳴兄妹五人得知以后,自然不可能同意,都要母親搬到自己家中。

可許曼云的態度卻十分堅決。

高玉清和劉建鳴

「我身體沒有別的問題,能照顧自己,再說了住在這里,離三三家也近,我能時常和高姐姐在一起。」

最終,他們沒能拗得過母親。

但劉健鳴還是堅持每天中午把飯送到療養院,晚上把母親接回來吃晚飯。

這樣一來,她既能安心照顧高玉清,也能隨時了解母親的情況。

好在皇天不負苦心人,劉健鳴的付出沒有白費。

高玉清在她的照顧下,竟然奇跡般地站起來了,還能杵著拐杖走兩步路。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