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24歲小伙與85歲老太拍婚紗照引爭議,得知真相網友淚奔:「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24歲的張佳港牽著85歲的唐才英走進了江西的一家影樓。

他們是來拍照的,而且明確表示要拍婚紗照。

這句話一出,在場的工作人員都驚呆了。眼前的男女年齡差距如此之大,為何要拍婚紗照?

看著眾人疑惑的神情,張佳港大大方方地表明了兩人的身份,也道出了一段20多年前的往事。

聽罷,眾人全都感動得熱淚盈眶,一組特殊的「婚紗照」也呈現在攝影師的鏡頭下。

第二年年初,這些照片開始在網絡上刷屏。網友們看著「不登對」的兩人,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在這一組相差61歲的婚紗照背后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張佳港和唐才英之間又是什麼關系?

沒有親生血緣的「外婆」和「外孫」

如果按照輩分來說,張佳港從小到大都稱呼唐才英為「外婆」。可在他的心里,他又一直把唐才英視為自己的母親。

原本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兩人,初識于1997年的一個傍晚。

當年的唐才英,是分宜縣人民醫院的一名保潔員。就在她結束工作準備下班的時候,突然在垃圾桶附近聽到了嬰兒的啼哭聲。

作為一名在醫院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員工,唐才英一聽這聲音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造孽喲,這又是誰家把不要的孩子丟在這了。」

她長嘆一口氣,循著哭聲找了過去。但饒是見慣了這種情形,她也還是被嚇了一跳。

紙箱子里并排躺著兩個小嬰兒,看模樣應該是一對雙胞胎兄弟。

唐才英見慣了丟棄女兒的人,但一下子丟了兩個兒子,也不知道這家人是遇到了什麼困難。

沒有多加猶豫,她馬上給兩個孩子攏好毛毯,抱著他們就往家趕去。

一路上,同事和鄰居見此情形不由得打趣道:「你可真成送子觀音了,動不動就把別人不要的孩子抱回自己家去。」

而唐才英聽了這話也只是微微一笑,不做反駁。不過一下子抱回兩個孩子,也不知道丈夫和兒女會不會反對生氣。

果不其然,當張福林看到這一幕,他立刻就明白妻子又去當老好人了。

這些年來,她往家帶的棄嬰是一個接一個,現在居然還一口氣抱回了兩個。

考慮到他們夫妻倆的年齡和家里的實際情況,張福林實在是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5個親生子女在得知這件事后,也紛紛規勸母親。

「媽,您和我爸都是60多歲的人了,體力跟不上、經濟也跟不上,您就別再自己給自己找罪受了。」

但盡管家人都不同意,唐才英還是一意孤行留下了這兩個孩子。

她為孩子取名張佳回、張佳港,將兄弟倆寄養在二女兒名下,于是她就成了兩個孩子的外婆。

木已成舟,張福林和兒女們再反對也沒用了。其實他們并不是排斥這些棄嬰,只是不想讓唐才英太過辛苦。

但唐才英從不覺得自己辛苦,自從撿到第一個棄嬰芳芳開始,她就下定決心要把這些可憐的孩子撫育成人。

那是1983年的春天,「倒春寒」的早上異常寒冷,唐才英簡單地吃過早飯后就趕往醫院工作。

就在離醫院大門不遠的路邊,她發現了一個裹著破棉襖的女嬰。

寒冷的天氣凍得她哇哇直哭,但可能是餓極了,哭聲又一次比一次微弱。

這下可把唐才英心疼壞了,她連忙將孩子塞進自己懷中取暖。但此時的她,還沒有意識到這是別人有意丟棄的。

遲遲等不來女嬰的家人,唐才英漸漸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在那個年代,重男輕女是很常見的,尤其是鄉下父母。

于是唐才英自己掏錢給孩子做了個全身檢查,然后又請了一天假,奔波于民政部門和福利院。

但當時街道上并沒有安裝攝像頭,孩子身上也沒有什麼可以證明身份的線索。

不管是不是別人有意丟棄的,想替她找回家人都如同大海撈針。

沒辦法,唐才英只能寄希望于福利院。可盡管她一再強調這是個健康的孩子,福利院還是以缺少經費為由拒絕了。

最后,唐才英只能抱著女嬰回到了醫院。她想著,或許有些失去孩子的年輕夫婦愿意領養呢?

問了一圈下來,果然有一對夫婦流露出了想領養的意愿。

但當他們掀開襁褓看了一眼后,卻十分低落地說道:「是個丫頭片子啊,那算了吧,養來養去還是替別人養。」

屢屢受挫后,唐才英忽然生出了一個心思:男孩女孩有什麼要緊的,別人都不要那就自己要,肯定把這個孩子好好撫養長大。

當她把這個女嬰抱回自己家里后,12歲的小兒子特別高興,忙前忙后地幫妹妹泡奶粉、換尿布。

而張福林也是個很喜歡孩子的人,但大家一開始都以為,唐才英只是暫時養一段時間,找到合適的人家后就送養出去。

可是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并沒有合適的人家愿意領養一個女孩子。

于是唐才英就趁著這個機會向家人宣布,給這個孩子取名芳芳,從今以后留在家里當成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

她也說到做到,將芳芳從一個襁褓中的嬰兒,拉扯成了一個如花似玉的大姑娘。

那些年里,她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還幫助醫院后勤部門干活,只為了多賺一點錢補貼家用。

正在鐵路部門上班的張福林也全力支持妻子,夫妻倆齊心協力供芳芳讀完了中專。

長大后的芳芳知曉了自己的身世,但她一直把張福林和唐才英當成親生父母。

每隔幾天就打個電話回來問候,逢年過節更是提著大包小包上門。

看著那些金耳環、金戒指和新鞋子,唐才英清楚芳芳的孝心。但她不是圖這些回報,她只圖孩子們過得好。

而自芳芳之后,唐才英就跟上了癮一樣,再也沒有停止過收留棄嬰的行為。

據統計,她一共養育過39個棄嬰。這些孩子中有男有女,年齡各不相同,但都是被家人親手丟棄的。

祖孫二人感情深厚,愛心幫扶助力成長

只要遇見了,唐才英就為其無怨無悔地付出。她說她見不得孩子受苦,哪怕自己苦點累點也是值得的。

可多了一張嘴吃飯,多了一個人要養,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又能撐得了多久?

5個親生兒女相繼成家立業,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要照顧,所以不想父母再那麼勞累,于是勸說母親不要再抱養棄嬰了。

可唐才英還是停不下來,直到1997年,這是她最后一年抱養棄嬰,先后抱回了丹丹、張佳回和張佳港。

1998年唐才英退休了,僅靠那點微薄的退休金是不夠的。于是她和老伴兩個人開始種菜買菜、撿破爛賣廢品。

每天風里來雨里去,對自己省吃儉用到了極點,卻一定要保證每個孩子吃飽飯、上好學。

兒女們覺得這樣下去不是長久之計,便發動身邊的親友尋找合適的領養家庭,或是愿意接收的福利院。

「媽,我們知道你是想給這些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但你現在老了,照顧不來這麼多人的,還不如送出去一些。」

而看著那些家境相對富裕的領養家庭和環境較好的福利院,唐才英也同意了這個做法。

如果有誰愿意接納這些孩子,她就會去民政部門配合辦理手續,最后一共送走了33個孩子。

剩下的6個孩子,則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留在了自己身邊撫養。這其中,就包括張佳港。

但其實張佳港被送出去了好幾次,可每次都被「退回」。而他的同胞兄弟張佳回,則被一個醫生家庭領養走了。

2000年,這是張佳港第一次被送到領養家庭。分別的前一天,唐才英依依不舍地抱著他。

而此時的張佳港,也仿佛感受到了離別的氣息。等到真正分別的時候,祖孫倆都哭得撕心裂肺。

4個月后的某一天,唐才英正坐在家里悄悄抹淚,可沒想到養父母抱著張佳港找上了門來。

他們是來「退貨」的,整整4個月的時間,孩子還是和他們不親近。一天到晚也冷著臉不說話,怕不是個聾啞兒吧?

這對夫婦十分生氣,覺得自己吃了天大的虧,必須要唐才英補償2000元才能了事。

而唐才英二話不說就拿出了2000元,轉頭就把張佳港抱在自己懷中仔細檢查,4個月不見,孩子好像瘦了很多。

她心疼地抱著孩子哭了起來,回到外婆懷抱的張佳港則恢復了以前的機靈活潑,張口就喊著「外婆」、「外婆」。

后來為了孩子能有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唐才英再度忍痛割愛聯系了其他領養家庭。

可到頭來結果還是一樣,換了新環境的張佳港要麼不聲不語、要麼吵著鬧著找外婆。

他雖然年紀還小,心思卻通透得很。他不想被領養,不想離開外婆,所以總惹得養父母生氣厭惡,最后把他給送了回來。

后來次數一多,唐才英也明白過來了,自己是甩不掉這個「小尾巴」了。

算了算了,還是別再送養了,苦一點就苦一點吧,把孩子放在自己身邊比較放心。

于是張佳港如愿以償了,他和姐姐琳琳一起留在外婆身邊長大。可放棄了被領養,就意味著放棄了優渥的生活環境。

唐才英每天都佝僂著身子出去撿垃圾,一分錢一分錢地攢著。

她要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替孩子多安排一點,如果有能考上大學的,總要湊得出學費。

而等張佳港長大一點后,他就會很懂事地替外公外婆分擔重擔。在其他小孩子嬉戲玩鬧的時候,他也學著外婆的樣子撿起了廢品。

不過自從2001年之后,唐才英肩上的重擔就減輕了不少,起因是由于當地小學和分宜消防大隊之間的幫扶活動。

唐才英領養的孩子都在小學里上過學,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收養棄嬰的壯舉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

當了解了她家的實際情況后,消防大隊決定對他們進行資助,首先就是承擔琳琳和張佳港每一年的學費。

到了開學的時候,張佳港都是由消防員哥哥們陪著去報名的。此外,他也和同學們一樣擁有了嶄新的文具和書籍。

后來張佳港逐漸凸顯出了繪畫天賦,為了鼓勵他的興趣愛好,消防員們通過眾籌將他送去了學畫畫。

得知張佳港數學成績嚴重偏科后,大家又商量著給他找輔導老師。逢年過節,唐才英和幾個孩子也肯定要去消防隊吃一頓團圓飯。

所以從張佳港記事起,他的生活中就一直存在著一群頂天立地、無所不能的大哥哥。

耳濡目染下,他也決定長大后參軍報國,加入消防隊。

「消防員哥哥們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命運,他們每一個人都很好,讓我感覺很溫暖,我們彼此都將對方當做親人。」

十幾年的時間里,張佳港告別了一批又一批熟悉的消防員,而他與消防隊的緣分也越來越深厚。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2016年,高中畢業的他沒有選擇繼續升學。一來是想減輕外婆的經濟負擔,二來是想快點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最終張佳港被分配到了萍鄉市,正式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消防員。以前他總是看到大哥哥們訓練、出任務,后來他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但穿上那身衣服,背后所要承擔的辛苦和付出比想象中更多。

在日復一日的磨礪中,張佳港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也無怨無悔堅守自己的初心。

「干這行就是要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我只想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事情。」

為了實現這個理想,每逢危急情況,張佳港總是帶頭沖在最前面,他也因為突出表現而幾次榮獲個人三等功。

但每次出任務之前,他都很擔心家中年邁的外公外婆。

為此,唐才英回回都在電話中叮囑:「別想那麼多,不用掛念家里,我們都挺好的,你要好好工作。」

后來得益于「團圓計劃」的開啟,張佳港從萍鄉市調回了分宜縣,此后他和家人見面的機會就比較多了。

不過張佳港始終將工作放在第一位,哪怕逢年過節也總是把探親機會讓給其他人。

因為他教會了外婆使用視頻電話聯絡,兩人時常隔著電話嘮嘮家常。

而自從外孫回來后,唐才英臉上的笑容明顯增多了。

每當聽到別人夸獎張佳港,她也總是很驕傲地附和著:「是呢是呢,我孫子現在可有出息了。」

但令唐才英感到驕傲的,不止是張佳港在工作上的突出表現,還有他延續下去的那一份大愛。

在自己有了一定的能力后,張佳港資助了兩個家境貧困的小學生。這兩個孩子和當年的他何其相似,也差點因貧窮而上不起學。

于是長大后的張佳港延續了外婆和大哥哥們的愛心,曾經淋過雨的人也為別人撐起了一把傘。

這兩個孩子也得到了消防員們無微不至的關心,也時常被邀請到消防隊里來參觀。

或許在不知不覺中,新一輪的傳承已經開始。

而每每到了自己休假的時候,張佳港總喜歡帶著外婆去外面轉轉,看看不一樣的風景。

老人家是從戰亂年代成長起來的,那一輩的人對于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都有種特殊的情感,所以外婆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湖南。

橘子洲頭、梅溪湖畔,操勞了一輩子的唐才英,終于短暫卸下自己身上的重擔,在旅行途中像個孩子一樣嬉笑玩鬧。

后來,武漢大學的櫻園、贛江邊上的滕王閣、宜春的明月山,都留下過祖孫倆的足跡。

而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唐才英和張福林的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差,一個聽力出現了問題,一個心臟出現了毛病。

時光不等人,那一刻的張佳港突然意識到,也許將來的某一天,他會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失去兩位老人。

為了不讓自己留有遺憾,他總是在工作之余擠出時間打電話回家,外公生病了也一直寸步不離地守在醫院。

2020年5月,張佳港打算給兩位老人拍一組婚紗照。

因為他曾聽外婆和鄰居閑聊,說自己也渴望穿一次婚紗。她和老伴風雨同舟幾十年,想在人生盡頭到來之前留下一點紀念。

懂事的張佳港便決定給外公外婆一個驚喜,但一切準備好之后,外公卻因為生病而無法成行。

沒辦法,張佳港只能獨自陪伴外婆完成這次拍攝。可外婆一聽是孫子陪自己拍婚紗照,連連擺手說不可以。

在一番耐心勸說下,她才點頭同意。后來兩人手牽著手走進了影樓,而工作人員的臉上都露出了詫異的神情。

可當聽完這對祖孫背后的故事后,在場的所有人都被打動了。網上不明所以的網友們,也從一開始的質疑非議變成了祝福歌頌。

而張佳港和唐才英這一組特殊的婚紗照,更生動詮釋了什麼叫做「我養你小,你陪我老」。

后記

在拍完婚紗照幾個月后,體弱多病的張福林因病情惡化而去世。唐才英接受不了這個噩耗,不小心摔了一跤導致自己陷入昏迷。

而歷經外公離世、外婆重病的張佳港,也一直沉浸在莫大的痛苦中。

但他始終堅持做好本職工作,然后在輪休的時候夜以繼日地照顧外婆,貼著老人家的耳根唱「世上只有外婆好」。

慢慢地,唐才英從昏迷中蘇醒了過來,也在外孫的陪伴下漸漸重拾生活的信心。

看到外婆慢慢好轉,張佳港便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平安出去、平安回來,外婆還等著自己呵護照顧。

「我的親生父母給了我第一次生命,我其實沒有怪過他們,可能他們當時的確有什麼難處。」

「外婆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她只有小學文化,但卻是最善良、最堅強的人,我從她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消防哥哥給了我第三次生命,我要向他們學習,把青春熱血奉獻給消防事業,奉獻給一切需要幫助的人。」

2017年,唐才英獲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稱號。2021年,張佳港榮登「中國好人榜」。

這一對沒有血緣關系的祖孫,用實際行動延續了親情、延續了大愛。

用戶評論